宋江饮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
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
李逵临死的时候,嘱咐随从:“我死了以后,一定要把我的灵柩送到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和哥哥葬在一起。” 说完便与世长辞。随从们按照他的嘱托,置备棺椁,将他的灵柩运往楚州。
原来,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风景果然十分独特,四面环水,中间有一座山。宋江自从到任以来,就注意到了这个地方,经常来游玩散心。这里虽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秀丽,和梁山泊极为相似。宋江常常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 没想到,真的一语成谶。宋江与李逵分别后,心中悲痛万分,思念着吴用和花荣,却无法与他们相见。这天夜里,毒发之际,宋江临终前嘱咐身边的随从:“你们一定要听我的话,把我的灵柩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高原深处,日后必当报答你们的恩德。一定要按我的嘱咐办。” 说完,便与世长辞。有诗为证:
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伐有功劳。
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
宋江的随从们置备棺椁,按照礼仪将他安葬在楚州。官吏们听从他的遗言,没有辜负他的嘱托,和宋江的亲随、本州的吏胥老幼一起,护送宋公明的灵柩,将他安葬在蓼儿洼。几天后,李逵的灵柩也从润州运到了,随从们遵照他的遗愿,将灵柩安葬在宋江墓的旁边,这暂且不表。有诗为证:
始为放火图财贼,终作投降受命人。
千古英雄两坯土,暮云衰草倍伤神。
且说宋清在家中患病,听到家人回来报信,说哥哥宋江已经在楚州去世。由于宋清卧病在郓城,无法前往送葬。后来又听说宋江葬在了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只能派家人前去祭祀,查看坟茔。家人将坟茔修筑好后,回来向宋清汇报,这也暂且不提。
却说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自从到任之后,心里常常闷闷不乐,时常思念与宋公明之间的深厚情谊。一天,他忽然感到心情恍惚,夜里睡觉也不得安宁。到了晚上,他梦见宋江和李逵二人,拉着他的衣服说:“军师,我们一直以忠义为重,替天行道,从未有负于天子。如今朝廷赐我们药酒,我们死得冤枉。我死后,已经葬在了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深处。军师要是念及往日的交情,可到我的坟前来看看。” 吴用正要问个详细,突然惊醒,才发现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吴用泪水夺眶而出,一直坐到天亮。自从做了这个梦,吴用便寝食难安。
第二天,吴用便收拾好行李,独自一人前往楚州,没有带上随从。一路上,他匆匆赶路,未曾停歇。抵达楚州后,他发现宋江真的已经离世,当地百姓听闻此事,无不唉声叹气,深感惋惜。
吴用赶忙准备好祭祀用品,径直前往楚州南门外的蓼儿洼。他四处找寻,终于找到了宋江和李逵的坟墓。站在墓前,吴用悲痛万分,一边哭泣,一边用手拍打着坟冢,哭诉道:“仁兄啊,你的英灵若在,一定要明察啊!我吴用不过是一个乡村学究,起初跟随晁盖,后来遇到仁兄,承蒙你救护,才能享受荣华富贵,至今已有数十载,这一切都多亏了兄长的恩德。如今你为了国家而死,还托梦给我,兄弟我无以为报,只愿能将这个梦,与仁兄在九泉之下一同实现。” 说完,他哭得更加伤心了。
就在吴用打算上吊自杀的时候,只见花荣从船上飞奔到墓前。两人相见,都吃了一惊。吴用连忙问道:“贤弟,你在应天府为官,怎么会知道宋兄长已经去世了?” 花荣说:“自从我们分别到任之后,我每天都心神不宁,常常想念众位兄弟。昨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宋公明哥哥和李逵,跑来拉住我,说:‘朝廷赐下药酒,把我们毒死了,现在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高原上。兄弟要是念旧情,就到坟前来看看。’所以我抛下家中的一切,不顾路途遥远,连夜赶到了这里。” 吴用说:“我也做了同样的异梦,和贤弟的一模一样,所以才赶来看看坟墓。如今贤弟也知道了,并且来到这里,真是太好了。我心里想着宋公明的恩义难以报答,交情难以割舍,正打算在这里上吊自杀,让魂魄能与仁兄相聚,以此来表明我的忠义之心。” 花荣说:“军师既然有这样的想法,小弟愿意跟随你,也和仁兄一同尽这份忠义。” 他们二人,真可谓是生死与共、情比金坚。有诗为证:
红蓼洼中客梦长,花荣吴用苦悲伤。
一腔义烈原相契,封树高悬两命亡。
吴用说:“我本想着贤弟看到我死后,能把我葬在这里。可你为什么也要这么做呢?” 花荣说:“小弟觉得宋兄长仁义无双,让人难以割舍,恩情难忘。我们在梁山泊的时候,就已经是犯了大罪的人,侥幸没死,还多次征战,也算是好汉。承蒙天子赦免罪过,招安我们,让我们北讨辽兵,南征方腊,建立了功勋,如今也算是声名远扬,天下皆知。但朝廷既然已经起了疑心,肯定会找各种借口来治我们的罪。要是被他们的奸计得逞,遭受刑罚,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现在能跟随仁兄一同死在黄泉之下,也能在世上留下一个清白的名声,死后尸身也能归葬在这里。” 吴用又说:“贤弟,你听我说。我孤身一人,又没有家眷,死了也没什么牵挂。可你现在有年幼的孩子和妻子,他们以后依靠谁呢?” 花荣说:“这件事不用担心,我有些积蓄,足够他们生活。家里的事情,也有人会帮忙料理。” 两人大哭了一场,然后双双在树上上吊自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