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三藏坚守本心,克制欲望,摆脱了之前那如烟花般虚幻的苦难困境,跟随行者继续向西前行。不知不觉,夏天到了,此时正值微风轻拂,梅雨如丝的时节,景色十分宜人:
绿树成荫,枝叶越发繁茂,微风轻柔地吹着,燕子带着雏鸟在空中飞翔。池塘里新长出的荷叶在水面上轻轻翻动,修长的竹子也逐渐枝叶茂盛。芳草像绿色的毯子一样,与天边相连,漫山遍野都铺满了五颜六色的山花。溪边的菖蒲叶子像宝剑一样挺立,火红的石榴花为旅途增添了别样的景致。
师徒四人在炎炎烈日下赶路,正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两行高大的柳树。柳荫中走出一位老妇人,右手牵着一个小孩儿,对着唐僧高声喊道:“和尚,别往前走了!赶紧拨转马头向东回去,再往西去可都是死路啊。” 吓得三藏赶紧下马,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问道:“老菩萨,古人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怎么往西走就没路了呢?” 老妇人伸手朝西指去,说道:“往那边走,大约五六里远的地方,有个灭法国。那国王前世结下了冤仇,这辈子无缘无故地造孽。两年前,他许下了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地,已经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无名和尚,就等着再抓到四个有名有姓的和尚,凑够一万,好让这个心愿圆满。你们要是去了,到了城中,那可都是去送命啊!” 三藏听了,心里十分害怕,战战兢兢地说:“老菩萨,您的这份盛情,我深感感激,真是多谢了!但请问有没有不进城的小路,我这个贫僧绕过去行不行?” 老妇人笑着说:“绕不过去,绕不过去。除非是会飞的,才能过去。” 八戒在一旁抢着说:“老奶奶,您别说这种吓唬人的话,我们都会飞呢。”
行者有火眼金睛,一眼就认出了真假 —— 原来那老妇人牵着的孩子,正是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他慌忙倒身下拜,喊道:“菩萨,弟子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只见菩萨驾着一朵祥云,轻轻飘起,吓得唐长老站都站不稳,只能一个劲儿地跪地磕头。八戒和沙僧也赶忙跪下,对着天空礼拜。一时间,祥云飘飘,菩萨径直返回南海去了。行者起身,扶起师父说:“师父请起,菩萨已经回南海去了。” 三藏站起来问道:“悟空,你既然认出是菩萨,怎么不早点说?” 行者笑着回答:“您还在不停地问话,我这就下拜了,怎么能说不早呢?” 八戒和沙僧问行者:“承蒙菩萨指点,前面肯定就是灭法国,要杀和尚,我们该怎么办呢?” 行者说:“呆子别怕!我们之前遇到那么狠毒的妖怪,进过虎穴龙潭,都没受到伤害。这里不过是一个凡人的国家,有什么可怕的?只是这里不是我们能停留的地方。天色渐渐晚了,而且还有从城里买卖回来的乡下人,要是让他们看见我们是和尚,嚷嚷出去,就不太安全了。我们先带着师父离开大路,找个僻静的地方,再好好商量。” 于是,三藏按照行者说的,一行人都躲到路边的一个坑洼处坐下。行者说:“兄弟们,你们两个好好保护师父,我变个样子,去那城里看看,找一条偏僻的路,咱们连夜赶路。” 三藏叮嘱道:“徒弟啊,这事可不能大意。国法无情,你一定要小心!” 行者笑着说:“放心!放心!老孙我自有办法。”
好一个大圣,说完,纵身一跃,呼啸着跳到了空中。真是奇怪:
他上面没有绳子拉,下面没有棍子撑,
同样都是父母所生,他却身轻如燕。
行者站在云端向下望去,只见那城中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祥光在天空中荡漾。行者心想:“这看起来是个不错的地方啊,为什么叫灭法国呢?” 看了一会儿,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又看到:
十字街上灯光璀璨,九重宫殿中香烟缭绕,钟声悠扬。七点明亮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照亮了浩瀚的银河,八方的旅客也都停下了脚步,找地方歇息。六军营中,隐隐约约传来画角吹响的声音;五鼓楼上,铜壶开始滴水计时。四周弥漫着沉沉的夜雾,三市中笼罩着淡淡的寒烟。一对对夫妻回到绣着精美图案的帐幕中,一轮明月缓缓升上东方的天空。
行者心想:“我要下去到街上看看路,就我这副模样,要是撞见人,肯定会被认出来是和尚。我得变一变。” 于是,他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扑灯蛾:
身形纤细,翅膀轻薄而灵巧,喜欢灭掉灯火,扑向烛火,追求光明。它原本的模样在变化中生成,是腐草中产生的精灵。常常喜爱靠近炽热的火焰,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一刻不停。紫色的衣裳,带着香气的翅膀,追赶着流萤,最喜欢夜深人静、微风轻拂的时候。
只见它翩翩飞舞,飞向六街三市,一会儿靠近房檐,一会儿贴近屋角。正飞着,忽然看见街角拐弯处有一片人家,其中一户人家门口挂着一个灯笼。行者心想:“这家人是在过元宵吗?怎么一家挨着一家都点着灯笼?” 它用力扇动翅膀,飞近仔细一看。在正中间一户人家的方形灯笼上,写着 “安歇往来商贾” 六个字,下面又写着 “王小二店” 四个字,行者这才知道这是一家开饭店的。它又伸头往里看,看见有八九个人,都吃完了晚饭,宽衣解带,摘下头巾,洗完手脚,各自上床睡觉了。行者暗自高兴,心想:“师父有办法过去了。” 你知道它为什么觉得师父能过去吗?原来它起了个坏主意,等这些人睡着了,就偷他们的衣服和头巾,打扮成普通人进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