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听了这话,有些不好意思,只能尴尬地笑着喝酒,嘴里说着“胡说”,然后又说道:“快盛饭来,我吃一碗还得去珍大爷那边商量事儿呢。”凤姐说:“可别误了正事。刚才老爷叫你去做什么?”贾琏说:“就为了省亲的事儿。”凤姐赶忙问道:“省亲的事儿真的定下来了?”贾琏笑着说:“虽说还没完全确定,但也有八分把握了。”凤姐笑着说:“可见当今皇上的隆恩浩荡。从古至今,听书看戏,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儿。”赵嬷嬷也接着说:“就是呀,我都老糊涂了。这些日子,上上下下吵吵嚷嚷说什么省亲不省亲的,我也没去管。如今又说省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贾琏解释道:“当今皇上体谅万民之心,世上最大的莫过于‘孝’字。想来父母儿女的天性,都是一样的,不分贵贱。当今皇上觉得,自己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都还不能完全尽到孝心。他看到宫里的嫔妃才人等,大多入宫多年,与父母音容隔绝,哪能不想念呢?儿女思念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可父母在家,要是天天思念儿女却又见不着,倘若因此生病,甚至丢了性命,那都是因为皇上的宫禁,让他们无法尽享天伦之乐,这可是大伤天理人情的事。所以皇上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初二、十六,准许后宫嫔妃的亲属入宫探望。太上皇、皇太后听了很高兴,对当今皇上的至孝纯仁、体察万物的胸怀大为赞赏。于是两位老圣人又下了旨意,说后宫嫔妃亲属入宫,毕竟关乎国体仪制,母女之间也不能尽情倾诉。干脆大开方便之门,特别降旨给各位后宫贵戚,除了初二、十六入宫的恩典外,凡是有宽敞别院的人家,只要能做好宫中銮驾驻跸的安保工作,就可以请后宫嫔妃的车驾进入私宅,这样也能稍稍尽一尽骨肉私情,展现天伦中的至性。这道旨意一下,谁能不欢欣鼓舞、感恩戴德呢?如今周贵人的父亲已经在家里动工,修建省亲别院了。还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到城外去勘察地方了。这省亲的事儿,岂不是有八九分把握了?”
赵嬷嬷说:“阿弥陀佛!原来是这样。这么说,咱们家也要准备迎接咱们大小姐了?”贾琏说:“这还用问吗!不然,这会儿忙的是啥?”凤姐笑着说:“要是真这样,我也能见识见识大世面了。只可惜我年纪小了几岁,要是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会说我没见过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效仿舜帝出巡的事儿,那可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偏没赶上那个好时候。”赵嬷嬷说:“哎哟哟,那可真是千载难逢的事儿!那时候我才刚记事,咱们贾府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船,修筑海塘,就为了迎接圣驾,那银子花得像淌海水一样!说起来……”凤姐赶忙接过话茬:“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专门负责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儿,只要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接待。广东、福建、云南、浙江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经手。”
赵嬷嬷说:“这谁不知道呀!如今还有个说法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说的就是奶奶您府上。还有如今在江南的甄家,哎哟哟,那派头可大了!单单他们家就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们亲眼所见,跟谁说谁都不会信。那银子花得简直不当回事,世上能有的东西,他们家都堆得像山似海,‘罪过可惜’这四个字都顾不上了。”凤姐说:“我常听我们家老一辈的人这么说,哪能不信呢。只是奇怪,他们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说:“奶奶,我跟您说,他们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花罢了!谁家会花那么多钱买这种虚热闹呢?”
正说得热闹的时候,王夫人又派人来问凤姐吃完饭了没。凤姐知道肯定有事等着她,赶忙匆匆吃了半碗饭,漱了口,正准备走,二门上的小厮又来回禀:“东府里的蓉哥儿和蔷哥儿来了。”贾琏刚漱完口,平儿端着盆伺候他洗手,见贾蓉和贾蔷来了,便问:“什么事?快说。”凤姐也停下脚步,等着听听他们要说什么。
贾蓉先回禀道:“我父亲打发我来跟叔叔说,老爷们已经商议好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开始,转到北边,一共丈量好了,有三里半地那么大,可以用来盖造省亲别院。已经派人去画图样了,明天就能拿到。叔叔您刚回家,肯定累了,就不用到我们那边去了,有什么话明天一早再请您过去当面商议。”贾琏笑着连忙说:“多谢大爷费心体谅,我就不过去了。这个主意确实好,省事,盖造起来也容易;要是再去别处找地方,那就更麻烦了,而且也不成体统。你回去跟大爷说,这样很好,要是老爷们还想改动,全靠大爷劝阻,千万别另找地方。明天一早我就去给大爷请安,再详细商议。”贾蓉连忙应了几个“是”。
贾蔷又上前回禀:“去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这些事儿,大爷派了侄儿我,带着来管家的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位清客相公,一起去办,所以让我来见叔叔。”贾琏听了,上下打量了贾蔷一番,笑着说:“你能办好这事儿吗?这事儿虽说不算太大,但里头可有不少门道。”贾蔷笑着说:“我只能学着办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