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宝玉正发着呆,冷不防黛玉把手帕甩了过来,正好打在他眼睛上,宝玉吓了一跳,忙问是谁。林黛玉摇着头,笑着说:“对不住,我失手了。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画给她看,没想到没控制好。” 宝玉揉着眼睛,本想说些什么,可又觉得不太好开口。
不一会儿,凤姐来了,说起初一日要在清虚观打醮的事儿,便约着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看戏。宝钗笑着推辞:“算了算了,天这么热,什么戏没看过呀,我就不去了。” 凤姐说道:“他们那儿凉快,两边还有楼。咱们要是去,我提前几天派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赶出去,把楼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帘子,一个闲人都不许放进庙去,那才好呢。我已经跟太太说好了。你们不去我去,这些日子可把我闷坏了。家里唱戏,我也没法舒舒服服地看。”
贾母听了,笑着说:“既然这样,我跟你一起去。” 凤姐一听,笑着说:“老祖宗也去,那可太好了!只是我又不能自在了。” 贾母说:“到时候,我在正面楼上,你在旁边楼上,你也不用到我这边来守规矩,这样好不好?” 凤姐笑着说:“这可真是老祖宗疼我了。” 贾母又转头对宝钗说:“你也去,叫上你母亲一起。大白天的,在家里也不过是睡觉。” 宝钗只好答应下来。
贾母又派人去请薛姨妈,顺路告诉王夫人,说要带姑娘们去。王夫人一来身体不舒服,二来要预备着元春那边有人来,早就回了不去。听贾母这么说,便笑着说:“老太太还是这么有兴致。” 于是派人到园子里传话:“有想去逛的,初一就跟着老太太去。” 这话一传开,其他人倒也罢了,那些丫头们平时天天被困在府里出不了门,一听这话,谁不想去。就算自家主子不想去,她们也会千方百计地怂恿,所以李纨等人都说去。贾母心里越发高兴,早就吩咐人去打扫安置,这些就不多说了。
单说初一这天,荣国府门前车辆络绎不绝,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底下那些执事的人,听说这是贵妃安排的好事,贾母亲自去拈香,又赶上初一是每月的头一天,况且还是端午节期间,所以凡是要用的东西,全都准备得妥妥当当,跟平常大不一样。
过了一会儿,贾母等人出来了。贾母坐的是一乘八人大轿。李纨、凤姐儿、薛姨妈每人坐一乘四人轿。宝钗和黛玉二人同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然后是贾母的丫头鸳鸯、鹦鹉、琥珀、珍珠,林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宝钗的丫头莺儿、文杏,迎春的丫头司棋、绣桔,探春的丫头待书、翠墨,惜春的丫头入画、彩屏,薛姨妈的丫头同喜、同贵,外带香菱和香菱的丫头臻儿,李纨的丫头素云、碧月,凤姐儿的丫头平儿、丰儿、小红,还有王夫人的两个丫头金钏、彩云也想跟着凤姐儿去,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坐一车,再加上两个丫头,又连着各房的老嬷嬷、奶娘以及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黑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
贾母等人坐轿已经走出去老远了,这门前的人还没坐完车。这个说 “我不跟你坐一块儿”,那个说 “你压着我们奶奶的包袱了”,那边车上又说 “蹭坏我的花儿了”,这边则说 “碰折我的扇子了”,叽叽喳喳,说笑个不停。周瑞家的来回走动着,说道:“姑娘们,这可是在街上,别让人看笑话。” 说了两遍,大家才安静了些。前头的全副执事都摆开了,很快就到了清虚观。宝玉骑着马,走在贾母的轿前。街上的人都站在两边观看。
快到道观前的时候,只听见钟鼓齐鸣,早有张法官手持香火,身披道袍,带着一众道士在路旁迎接。贾母的轿子刚到山门里面,贾母在轿子里看到有守门大帅以及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位泥胎圣像,便吩咐停轿。贾珍带着各子弟上前迎接。
凤姐知道鸳鸯等人在后面赶不上来搀扶贾母,就自己下了轿,急忙要上去搀扶。恰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拿着剪筒在照看各处的蜡花,正想找个机会躲出去,没想到一头撞在了凤姐怀里。凤姐抬手就是一巴掌,打在小道士脸上,把他打得一个跟头,骂道:“你这没规矩的,往哪儿跑!” 那小道士顾不上捡烛剪,爬起来还想往外跑。这时宝钗等人正好下车,一群婆娘媳妇围得水泄不通,只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众人都叫嚷着 “抓住他,抓住他!打,打,打!”
贾母听到动静,忙问:“怎么回事?” 贾珍赶忙出来询问。凤姐上前搀住贾母,回禀说:“是个小道士,在剪灯花,没来得及躲开,这会儿乱钻呢。” 贾母听了,连忙说:“快把那孩子带过来,别吓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哪见过这种阵仗。要是吓着他,可太可怜了,他爹娘不得心疼死。” 说着,就让贾珍去把孩子好好带过来。贾珍只好去把那孩子拉了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