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让宝钗家的仆人进来,相互问了好,接过书信。她让仆人去喝茶,随后打开宝钗的来信,只见上面写道:妹妹我生辰不佳,家运艰难,姐妹孤单,母亲年迈。再加上恶言恶语,从早到晚不停。更遭遇惨祸飞来,仿佛疾风骤雨。深夜辗转难眠,愁绪难以排遣。我们情同手足,你能不为我感到怜悯吗?回想起海棠诗社成立之时,正值清秋,大家赏菊吃蟹,同盟之人欢聚融洽。还记得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的诗句,怎能不感叹我们如同那坚守冷节、遗世留香的秋菊。有感而发,聊作四章,并非无故哀叹,而是以长歌代替痛哭罢了。
悲叹时序更替啊,又到了清秋时节。感慨家道不幸啊,独自承受离愁。母亲健在却难消忧愁,用什么才能忘却烦恼?无法解忧啊,我的内心烦躁不安。第一章。
阴云密布秋风萧瑟,在庭院中踱步,霜打的树叶干枯。该何去何从啊,失去了往日的欢乐。静下心来思量,痛彻肺腑!第二章。
鲔鱼有深潭栖息,仙鹤有桥梁可依。鳞甲类动物潜藏起来,鸟类的羽毛多么修长!挠头询问,前路茫茫,天地广阔,有谁知道我长久的悲伤。第三章。
银河明亮寒气侵袭,月色横斜漏壶的水快要滴尽。忧愁满怀引发我的哀伤吟唱,反复吟唱寄托给我的知音。第四章。
黛玉看完,心中满是伤感。又想:“宝姐姐不把这信寄给别人,单单寄给我,这也是惺惺相惜的情谊啊。” 她正沉思着,只听到外面有人问:“林姐姐在家吗?” 黛玉一面把宝钗的信叠好,一面回应:“是谁呀?” 话刚问出口,就见几个人走了进来,原来是探春、湘云、李纹、李绮。众人相互问好,雪雁倒上茶,大家喝着茶,闲聊了起来。因想起前年的菊花诗,黛玉便说:“宝姐姐自从搬出去后,来了两回,如今干脆有事也不来了,真是奇怪。我看她到底还来不来咱们这儿。” 探春微笑着说:“怎么会不来呢,迟早是要来的。如今是他们家嫂子有些脾气,姨妈上了年纪,又有薛大哥的事,自然得宝姐姐操持一切,哪还能像以前那么清闲呢。” 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呼呼的风声,吹落了许多树叶,打在窗纸上。过了一会儿,又飘来一阵清香。众人闻着,都说:“这是从哪儿来的香风?这是什么香味?” 黛玉说:“好像是木樨香。” 探春笑着说:“林姐姐到底还是带着南边人的口音,这都九月了,哪还有桂花呢。” 黛玉笑着说:“就是啊,不然我怎么不说一定是桂花香,只说好像呢。” 湘云说:“三姐姐,你也别说。你可记得‘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在南边,这会儿正是晚桂开放的时候。你只是没见过罢了,等你哪天去了南边,自然就知道了。” 探春笑着说:“我有什么事要去南边?况且这些我早就知道了,用不着你们显摆。” 李纹和李绮只是抿着嘴笑。黛玉说:“妹妹,这可说不定。俗话说,‘人是地行仙’,今天在这儿,明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就像我,本来是南边人,怎么就到了这儿呢?” 湘云拍着手笑道:“今天三姐姐可被林姐姐问住了。不光林姐姐是从南边来这儿的,就是咱们这几个人也不一样。有本来就是北边的;有祖籍是南边,却在北边长大的;也有在南边出生,后来到北边的,今天大家都聚在了一起。可见人都有定数,人和地方,总是各自有缘分的。” 众人听了都点头,探春也只是笑笑。又聊了一会儿闲话,大家便各自散去。黛玉送到门口,大家都说:“你身体才好些,别出来了,小心着了风。”
于是黛玉一边说着话,一边站在门口又跟四人亲切地道别了几句,看着她们出了院子。她回到屋里坐下,只见林鸟归巢,夕阳西下。因为史湘云说起南边的事,黛玉便想着:“要是父母还在,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山水秀丽,二十四桥,六朝遗迹。有众多下人伺候,做什么都能随心所欲,说话也不用避讳。坐着香车画舫,看着红杏青帘,尽享尊荣。可如今寄人篱下,虽说有许多人照应,自己却处处都得小心。不知道前世造了什么孽,今生如此孤苦伶仃。真像李后主说的‘此间日中,只以眼泪洗面’啊!” 她一边想着,不知不觉就沉浸在思绪之中。
紫鹃走过来,看到黛玉这副模样,心想肯定是刚才说起南边北边的话,触动了黛玉的心事,便问道:“姑娘们说了半天话,想必姑娘又费神了。刚才我让雪雁告诉厨房,给姑娘做了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点虾米,配了些青笋紫菜。姑娘觉得怎么样?” 黛玉说:“也行吧。” 紫鹃又说:“还熬了一点江米粥。” 黛玉点点头,又说:“那粥你们俩自己熬就行,不用让厨房熬。” 紫鹃说:“我也怕厨房弄得不干净,我们自己熬。就是那汤,我也跟雪雁和柳嫂儿说了,让他们弄干净些。柳嫂儿说,她会准备妥当,拿到她屋里,让五儿看着炖呢。” 黛玉说:“我倒不是嫌弃人家不干净,只是病了好些日子,许多事都不周全,都麻烦人家。这会儿又要人家准备汤啊粥啊的,难免惹人厌烦。” 说着,眼圈又红了。紫鹃说:“姑娘这是多想了。姑娘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又是老太太的心肝宝贝。别人想在姑娘跟前讨好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抱怨。” 黛玉点点头,又问道:“你刚才说的五儿,是不是那天和宝二爷那边的芳官在一起的那个女孩儿?” 紫鹃说:“就是她。” 黛玉问:“没听说她要进府里来吗?” 紫鹃说:“可不是,因为生了一场病,后来病好了才打算进来,可那会儿正好赶上晴雯她们出事,就耽搁下来了。” 黛玉说:“我看那丫头模样倒还干净。” 正说着,外面婆子送汤来了。雪雁出去接,婆子说:“柳嫂儿让我回姑娘,这是五儿做的,没敢在大厨房做,怕姑娘嫌弃不干净。” 雪雁答应着接了进来。黛玉在屋里已经听到了,吩咐雪雁告诉那婆子,让她费心了。雪雁出去说了,婆子便走了。这里雪雁把黛玉的碗筷放在小几上,问黛玉:“还有咱们从南边带来的五香大头菜,拌点麻油醋,怎么样?” 黛玉说:“也行,别太麻烦了。” 雪雁盛上粥,黛玉吃了半碗,用羹匙舀了两口汤喝,就放下了。两个丫鬟把东西撤下去,擦净小几端走,又换上一张常用的小几。黛玉漱了口,洗了手,便问:“紫鹃,添香了吗?” 紫鹃说:“这就去添。” 黛玉说:“你们把那汤和粥吃了吧,味道不错,还干净。我自己添香就行。” 两个人答应着,到外间吃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