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宝玉从潇湘馆出来,急忙问秋纹:“老爷叫我有什么事?” 秋纹笑着说:“没叫你,是袭人姐姐让我请二爷,我怕你不肯来,才骗你的。” 宝玉听了,这才放下心来,说道:“你们请我就请我吧,何必吓唬我。” 说着,便回到了怡红院。袭人见他回来,便问道:“你这大半天去哪儿了?” 宝玉说:“在林姑娘那儿,说起薛姨妈和宝姐姐的事,就多坐了一会儿。” 袭人又问:“都说了些什么?” 宝玉便把和黛玉打禅语的事说了一遍。袭人道:“你们也没个正经,讲讲家常闲话,或者探讨探讨诗句,那多好,怎么又说起禅语了。又不是和尚。” 宝玉说:“你不懂,我们有我们的禅机,旁人可插不上话。” 袭人笑着说:“你们参禅参得我们都跟着摸不着头脑了。” 宝玉说:“以前我年纪小,她也孩子气,所以我一不留神说错话,她就生气。现在我也注意了,她也不怎么恼了。只是她最近不常来,我又要念书,偶尔碰到一起,感觉都有些生疏了。” 袭人道:“本来就该这样。大家都长了几岁,哪还能像小时候那样。” 宝玉点头说:“我也明白。现在先不说这个。我问你,老太太那边派人来说什么了吗?” 袭人道:“没说什么。” 宝玉说:“肯定是老太太忘了。明天不是十一月初一吗,每年这时候,老太太那儿都有个老规矩,要办消寒会,大家聚在一起喝酒说笑。我今天已经在学房里请好假了,可这会儿还没消息,明天到底去不去呢?要是去了,白白请了假;要是不去,老爷知道了又要说我偷懒。” 袭人道:“依我看,你还是去的好。你才刚念了几天书,又想偷懒。依我说,也该抓紧些了。昨天我听太太说,兰哥儿念书可认真了,他从学房回来,还自己念书做文章,每天晚上都学到四更天以后才睡。你比他大好多,又是叔叔,要是比不上他,又要惹老太太生气。倒不如明天一早去学房。” 麝月说:“这么冷的天,都已经请了假了还要去,学房里的人该说了:既然这样就不该请假呀,这明摆着是请谎假偷懒。依我看,不如就歇一天。就算老太太忘了,咱们这儿就不能自己办消寒会了?咱们自己也可以热热闹闹地玩一场呀。” 袭人道:“都是你起的头,二爷更不肯去了。” 麝月道:“我不过是想乐一天是一天,可不像你,就想着挣个好名声,使唤一个月能多得二两银子!” 袭人啐道:“你这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搅蛮缠。” 麝月道:“我可不是瞎扯,我这是为你好。” 袭人道:“为我什么?” 麝月道:“二爷上学去了,你又该整天愁眉苦脸,盼着二爷早点回来,这样就又能有说有笑了。这会儿又装着不在乎,何必呢!我可都看在眼里。”
袭人正要骂她,这时老太太那边派人来说:“老太太说了,叫二爷明天不用上学了。明天请了姨太太来给大家解闷,姑娘们估计都会来,家里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们都请了,明天来参加消寒会呢。” 宝玉还没听完,就高兴地说:“可不是嘛,老太太最高兴这种事儿了,明天不上学,这可是名正言顺的了。” 袭人听了,也就不再吭声。那丫头回去了。宝玉这几天认真念了些书,正盼着能玩一天呢。又听说薛姨妈要来,想着 “宝姐姐肯定也会来”,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便说:“快睡吧,明天早点起来。” 于是,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宝玉果然一大早来到老太太那儿请安,又到贾政、王夫人那儿请了安,说明老太太今天不让上学,贾政也没说什么,宝玉便慢慢退出来。走了几步,便一溜烟跑到贾母房里。只见众人都还没来,只有凤姐那边的奶妈带着巧姐儿,跟着几个小丫头过来给老太太请安,奶妈说:“我家太太先让我来给老太太请安,陪老太太说说话。太太一会儿就来。” 贾母笑着说:“好孩子,我一大早就起来了,等他们一直不来,就你二叔叔先到了。” 那奶妈便对巧姐儿说:“姑娘,给你二叔叔请安。” 宝玉也问了声:“妞妞好?” 巧姐儿说:“我昨晚听我妈说,要请二叔叔去说话。” 宝玉问:“说什么呀?” 巧姐儿说:“我妈说,我跟着李妈认了几年字,不知道到底认没认得。我说我都认得,还认给妈妈看。妈妈说我瞎认,不相信,说我整天就知道玩,哪能认得字。我看那些字也不难,就是那本《女孝经》也很好念。妈妈说我哄她,要请二叔叔有空的时候给我讲讲。” 贾母听了,笑着说:“好孩子,你妈妈不识字,所以觉得你在哄她。明天让你二叔叔讲给她听听,她就信了。” 宝玉问:“你认了多少字了?” 巧姐儿说:“认了三千多字,念了一本《女孝经》,半个月前又开始学《列女传》。” 宝玉说:“你念了能懂吗?要是不懂,我倒是可以给你讲讲。” 贾母说:“做叔叔的,也该给侄女儿讲讲。” 宝玉说:“那文王后妃的事儿就不用说了,想来你也知道。像姜后脱簪待罪,齐国的无盐虽然长得丑,却能安邦定国,她们都是后妃里贤能的人。要说有才的,有曹大姑、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这些人。孟光穿着荆钗布裙,鲍宣的妻子提着瓮出去打水,陶侃的母亲剪下头发招待宾客,还有用荻草在地上写字教子的,这些都是不嫌贫的。说到苦命的,有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苏蕙作回文诗感动了君主。孝顺的就更多了,像木兰代父从军,曹娥投水寻找父亲尸首这类事儿也不少,我也说不完。那个曹氏割鼻守节,是魏国的故事。守节的人更是多得很,得慢慢讲。要是说艳丽的,有王嫱、西子、樊素、小蛮、绛仙等。善妒的,像秃妾发、怨洛神这类的,倒也不多。还有文君、红拂,她们在女子中……” 贾母听到这儿,说:“够了,别说了。你讲得太多,她哪里记得住。” 巧姐儿说:“二叔叔刚才说的,有些我念过,有些没念过。念过的,二叔叔一讲,我就更明白了。” 宝玉说:“字你肯定都认识了,不用再专门教了。明天我还得上学呢。” 巧姐儿说:“我还听我妈昨天说,我们家的小红以前是二叔叔这儿的,我妈把她要了去,还没补上人呢。我妈想着把柳家的五儿补上,不知道二叔叔要不要。” 宝玉听了,更高兴了,笑着说:“听你妈妈的!她想补谁就补谁呗,还问我要不要做什么。” 接着又对贾母笑道:“我看大妞妞这模样,又这么聪明,说不定将来比凤姐姐还厉害呢,还比她识字多。” 贾母说:“女孩儿家识些字也好,不过女工针线才是要紧的。” 巧姐儿说:“我也跟着刘妈妈学着做呢,像扎花儿、拉锁子,我虽然做得不太好,倒也学着会做几针了。” 贾母说:“咱们这样的人家,虽说不指望自己动手做这些,但总归要知道些,日后才不会被人拿捏。” 巧姐儿答应着 “是”,还想让宝玉接着解说《列女传》,见宝玉发呆,也不敢再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