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听后,说道:“孙大夫所言甚是。黄老大人,老夫愿意洗耳恭听。” 黄飞虎站起身来,说道:“既然遵从大家的意见,那末将就不得不细细地如实陈述。天子自从纳了苏护的女儿后,朝廷日益荒乱。将元配姜后剜去双目,烙伤双手,杀害儿子,断绝人伦。又诓骗诸侯来到朝歌,杀害大臣,胡乱斩杀司天监太师杜元铣。听信妲己的狐媚之言,制造炮烙之刑,害死上大夫梅伯。还将姬昌囚禁在羑里七年。在摘星楼内设虿盆,致使宫娥惨死;建造酒池肉林,让内侍遭殃。又建造鹿台,大兴土木,导致上大夫赵启坠楼而死。任用崇侯虎监工,贿赂之风盛行,三丁抽二,独丁服役,有钱的人花钱买闲在家,累死了无数百姓,尸体被填在台下。上大夫杨任被剜去双眼,至今尸骨无踪。前段时间,鹿台上有四五十只狐狸,化作仙人赴宴,被比干看破。妲己怀恨在心,如今又不明不白地在内廷私纳一女子,不知她的来历。昨日,纣王听信妲己假装心痛的谎言,要玲珑心做汤治病,逼迫比干剖心,比干含冤而死,灵柩如今停放在北门。国家将要兴盛时,祥瑞自然会出现;国家将要灭亡时,妖孽就会频繁出没。谗佞之人如同胶漆一般亲近,忠良之士却被视为仇敌。如今的朝廷惨虐无比,荒淫无忌。我们这些人屡次呈上谏章,却如同废纸一般被无视,甚至上下隔绝,无法进言。正在大家无可奈何的时候,恰好太师凯旋回朝,这真是社稷之幸,万民之幸啊!”
黄飞虎这一番话,从头至尾,详细地说完。闻太师听后,急得厉声大叫:“竟然有这等反常之事!只因北海战事,致使天子扰乱纲常,我辜负了先王的嘱托,耽误了国事,这实在是老夫的罪过啊。众大夫先生请回,我三日后上殿,自有奏章陈述。”
太师送百官出府后,唤来吉立和余庆,命令他们封了府门,一应公文都不许投递,等到第四日面见君王之后,才允许开门处理事务。吉立和余庆领命后,立即关闭了府门。有诗为证:
“太师兵回奏凯还,岂知国内事多奸;君王失政乾坤乱,海宇分崩国政艰。
直谏条陈安社稷,九重金阙削奸颜;山河旺气该如此,总用心机只等闲。”
话说闻太师在三日内精心撰写了十条条陈,第四日便入朝面见君王。文武官员都已得知闻太师准备了奏章要呈给皇上,那天早朝时,两班文武百官朝见完毕,纣王开口说道:“有奏章的官员出班启奏,若无其事,今日便散朝。”
左班中,闻太师上前行礼,称臣说道:“臣有奏疏。” 随后将奏本铺展在御案之上。纣王开始阅览表章。
“具疏臣太师闻仲上言,奏为国政大变,有伤风化,宠信奸佞,滥用惨刑;天变异常,险象环生,忧患莫测之事。臣听闻尧帝接受天命后,以天下之忧为己忧,却从不以皇位为乐。所以他诛杀驱逐乱臣贼子,一心寻求贤圣之人。正因如此,他才得到了舜、禹、稷、契、咎繇等贤能之士的辅佐,众多圣贤共同辅政,贤能之人各司其职,教化得以广泛推行,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仁义得以彰显,人们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规范,一切都井然有序。这便是王者历经世代积累而后实现仁政的体现。尧帝在位七十年,最终逊位禅让给虞舜。尧帝驾崩后,天下百姓不归顺尧帝的儿子丹朱,而是归附舜帝。舜帝深知无法推辞,于是登上天子之位,任命禹为丞相。凭借尧帝留下的辅佐大臣,继承他的基业,因此得以垂拱而治,无为而天下大治。他所作的韶乐,尽善尽美。如今陛下继承大统,应当施行仁义,普施恩泽,爱惜军民,礼遇文武百官,顺应天地之道。如此一来,社稷便能安定,百姓也能安居乐业。然而,陛下却亲近淫乱之事,沉溺于酒色,宠信奸佞小人,忘却恩爱之情。将皇后炮烙双手、剜去双目,杀害子嗣,自断后嗣。这些都是无道之君的行径,必将自取灭亡之祸。臣恳请陛下痛改前非,施行仁义,速速远离小人,每日亲近君子。唯有如此,社稷才能安定,万民才能钦服,上天也会顺应民意,国祚才能长久,风调雨顺,天下才能共享太平之福。臣冒死冒犯天颜,将条陈开列如下:
第一件,拆除鹿台,安抚民心,使民心不乱。
第二件,废除炮烙之刑,让谏臣能够尽忠进谏。
第三件,填平虿盆,宫中忧患自然消除。
第四件,填平酒池,铲除肉林,消除诸侯的非议。
第五件,贬黜妲己,另立正宫,以免受蛊惑。
第六件,斩杀费仲、尤浑,大快人心,以警示不肖之徒。
第七件,打开粮仓,赈济饥民。
第八件,派遣使者,招安东南地区。
第九件,到山林湖泽寻访遗贤。
第十件,广开言路,使天下没有堵塞蒙蔽的弊病。”
闻太师站在御书案旁,磨好墨,润好毛笔,将笔递给纣王,请他立即批准施行。纣王看了这十条建议,头一件便是拆除鹿台,纣王说道:“建造鹿台耗费了无数钱粮,要建成实在不易。如今一旦拆除,实在可惜,这件事容后再议。第二件废除炮烙之刑,准行。第三件填平虿盆,准行。第五件贬黜苏后,如今妲己品性幽静娴雅,并无失德之处,为何要加以贬谪?也容后再议。第六件中大夫费仲、尤浑二人,一直以来有功无过,怎能说是谗佞之臣,怎么能随意诛杀?除了这三件,其余的准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