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众人逃离朝歌,如同高飞的风筝般迅速,满心期盼着抵达西岐,仿佛那是他们的希望之地。他们历经艰辛,闯过五关,一路上人马寂静,未来还将面临数次残酷的战斗,流血不断。姜子牙凭借着精妙的谋略,一心安定周室,而闻仲却缺乏良策,无法改变纣王的过错。纵然闻太师拥有雄师劲旅,也难以抵挡西岐的势力,晁田白白奔波,在战火中徒劳无功。
话说闻太师此前追赶黄飞虎,一直追到临潼关,却被道德真君用一捏神砂击退,只得收兵回朝。闻太师乃是碧游宫金灵圣母门下的高徒,精通五行大道,能倒海移山,听闻风声便能知晓胜负,嗅一嗅泥土便能判断军情。可这次,竟被一捏神砂弄得晕头转向,全然没了主意。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天命已逐渐倾向周主。此时的闻太师,阴阳交错,一时之间失了计策。
闻太师看着退兵回朝,自己也有些迷茫。回到朝歌后,百官都在等候消息,纷纷前来拜见太师,询问追袭黄飞虎的情况。闻太师将追赶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众官员听后都默不作声。闻太师沉思许久,心中暗自思量,虽说黄飞虎逃走了,但左边有青龙关张桂方阻拦,右边有魔家四将可以拦截,中间又有五关之险,料他插翅也难飞去。
忽然,有快报传来:“临潼关的萧银打开了拴锁,杀了张凤,放黄飞虎出关了。” 闻太师听后,没有言语。紧接着,又有消息传来:“黄飞虎在潼关杀了陈桐。”“穿云关的陈梧也被黄飞虎杀了。”“界牌关的黄滚纵容儿子投奔西岐。”“汜水关的韩荣送来了告急文书。”
闻太师看过文书后,大怒道:“我肩负着朝歌先君托孤的重任。没想到当今纣王失政,致使刀兵四起,先是东南二路反叛。岂料如今祸起萧墙,元旦刚过就出了事,连股肱重臣都反了。我追赶不及,还在中途中计而归,这或许就是天命吧。如今成败尚未可知,兴亡也难以断定。但我绝不敢辜负先帝托孤的恩情,定要尽到人臣的本分,以报答先君的信任。” 说罢,他命令左右:“擂响聚将鼓。”
不一会儿,众官员都来到了,参拜完毕。闻太师问道:“列位将军!如今黄飞虎已经归附姬周,必然会引发祸乱。我们不如先起兵,公开讨伐他的罪行,这才是讨伐不臣的正道。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这时,总兵鲁雄站出来说道:“末将启禀太师,东伯侯姜文焕年年兴兵,使得游魂关的窦荣劳心费力;南伯侯鄂顺月月在叁山关折腾,苦了当地百姓,邓九公也因此睡不安稳。黄飞虎如今虽然反出了五关,但太师可以点派大将,严密镇守关防。那姬发就算起兵,中间有五关阻拦,左右又有青龙关、佳梦关,黄飞虎就算再有本事,也难以有大的作为,又何必劳烦太师如此动怒呢?如今东南两处战事未息,我们又何必在这一方再生战事,自寻烦恼呢?况且如今库藏空虚,钱粮不足,还应当慎重考虑。古人说:‘大将应当对战事和防守都十分精通,这才是安定天下的正道。’”
闻太师说:“将军所言虽有道理,但我还是担心西土不安分,倘若生出祸乱,我们怎能不早做准备。况且西岐的南宫适勇冠三军,散宜生智谋百出,还有姜尚这样的道德之士,不可不防啊。一旦有一处疏忽,就可能全盘皆输,等到口渴了才去掘井,那就后悔莫及了!”
鲁雄说:“太师若是犹豫不决,不妨派一两名将领出五关,去打听一下西岐的消息。如果他们有行动,我们就出兵;如果没有动静,我们就按兵不动。”
闻太师说:“将军所言极是。” 随即问左右:“谁愿意为我前往西岐走一趟?” 这时,有一位将领应声说道:“末将愿意前往。” 说话的正是佑圣上将军晁田。晁田走到闻太师面前,欠身打躬说道:“末将此次前去,一来探探虚实,二来观察西岐的动向和巢穴。只要一看便知其兴衰之事,凭借我这三寸不烂之舌,说不定还能安定邦国。” 有诗为证:
愿探西岐虚实情,提兵三万出都城;
子牙妙策权施展,管取将军谒圣明。
话说闻太师见晁田主动请缨,十分高兴。于是点了三万人马,晁田当日便辞别朝歌,踏上征程。一路上,只见:
轰天炮响,震地锣鸣;轰天炮响,仿佛汪洋大海中涌起春雷。震地锣鸣,恰似万仞山前飞过霹雳;人如猛虎离开山林,马似腾龙跃出水面。军旗随风摆动,宛如五色祥云;戟剑闪耀光芒,却似寒冬瑞雪。迷漫的杀气笼罩乾坤,遍地的征云遮蔽宇宙;出征的士兵勇猛争先,虎将们在马鞍上手持利刃。银盔闪烁,如同白云飞舞,铠甲鲜明,光芒耀眼;士兵们前行如水流,战马奔跑似狻猊。
话说晁田、晁雷率领人马出了朝歌,渡过黄河,穿过五关,日夜兼程,不止一日。哨探的骑兵回来报告,已经到了西岐。晁田传令安营扎寨,点响火炮,让军营安静下来,三军齐声呐喊,在西岐城西门外扎下营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