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姜子牙在西岐,每日与众门人商议拜将之事,他命黄飞虎督造大红旗帜,且要求旗帜必须是纯色,不能有杂色。黄飞虎疑惑地问道:“军旗乃是三军的标识,通常分为五色,对应着五方的位次,目的是让三军在左右、前后、进退、攻击时,能明确各自的位置,不至于队伍混乱。若军旗全是红色,三军便无法分辨东西南北,又怎能知晓进退趋避的方法?恐怕这样不太妥当,不知其中是否另有妙用,还请丞相详细指教。” 姜子牙笑着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红色代表火,如今主上所居之地在西方,西方属金,寒金若不借助火炼,又怎能发挥作用?这正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我们可以在旗帜上另设号带,按照青、黄、赤、白、黑五色区分,让三军各自认清所属,自然不会混乱。同时,敌军见了,也会心生疑惑,不知其中缘由,从而导致军心大乱。兵法云:‘疑则生乱。’正是这个道理,又有何不可呢?” 黄飞虎拱手致谢道:“丞相真是神机妙算!” 姜子牙又命令辛甲打造军器。此时,天下诸侯纷纷相约西岐,邀请武王一同讨伐纣王,计划在孟津会师。姜子牙赶忙与众将商议此事,只是担心武王不肯答应。众人正在迟疑之际,只见探事兵跑到相府禀报姜子牙:“商朝有人马在北门安营扎寨,主将是三山关总兵张山。” 姜子牙听闻,连忙询问邓九公:“张山用兵如何?” 邓九公回答道:“张山原本是我交接的官员,此人不过是一介勇夫罢了。” 二人正说着,又有人来报:“有敌将前来挑战。” 姜子牙传令:“谁愿意去迎战?” 邓九公站起身来,说道:“末将愿往。” 他领命出城,只见一员敌将如同一团烈火般,疾驰至军前。这员敌将打扮得十分骁勇,有赞为证:顶上金冠分凤翅,黄金铠挂龙鳞砌;大红袍上绣团花,丝鸾宝带吞头异。腰下常悬三尺锋,打阵银锤如猛鹫,撺山跳涧紫骅骝,斩将纲刀生杀气。一心分免纣王忧,万古流传在史记。
话说邓九公骑马来到军前,一看,原来是钱保。邓九公大声喊道:“钱将军,你且回去,请张山出来,我有话要和他说。” 钱保指着邓九公,破口大骂:“反贼!纣王有哪点对不起你?朝廷封你为大将,对你宠信有加,你却不思报恩,一旦投降叛逆,简直猪狗不如,还有何颜面活在这天地之间?” 邓九公被这几句话骂得满脸通红,也骂道:“钱保!你不过是一介匹夫,有何能耐,竟敢口出狂言?你比得上闻太师吗?况且闻太师也不过如此。你还是趁早受我一刀,免得三军受苦。” 说罢,他纵马舞刀,直取钱保。钱保急忙举刀相迎,二马交错,双方展开一场大战。这一战,只见:二将坐鞍鞒,征云透九霄;急取壶中箭,忙拨紫金镖。只一个兴心安社稷,那一个用意正天朝;这一个千载垂青史,那一个万载把名标。真如一对狻猊斗,不亚翻江两怪蛟。
话说邓九公与钱保大战三十回合,钱保哪里是邓九公的对手,被邓九公回马一刀,劈于马下。邓九公割下钱保的首级,进城来见姜子牙,听候命令。姜子牙十分高兴,记功设宴,庆祝胜利,暂且不表。只见败兵跑回张山大营,报告说:“钱保被邓九公割了首级,带进城去了。” 张山听闻,勃然大怒。
次日,张山亲自来到阵前,指名要邓九公出来答话。邓九公挺身而出,他的女儿邓婵玉也愿意跟随压阵,姜子牙答应了。邓九公和女儿一同出城,张山一见邓九公,立刻纵马来到军前,破口大骂:“反贼匹夫!国家有什么亏待你的,你竟背恩忘义,投靠敌国,真是死有余辜。如今你还不放下武器,束手就擒,竟敢逞强,杀害朝廷命官。今日我定要将你这匹夫捉拿,押解到朝歌,以正国法。” 邓九公说道:“你身为大将,上不知天时,下不谙人事,白白活在世上,枉披这身衣冠,简直就是人中之畜生。如今纣王贪淫无道,残忍不仁,天下诸侯纷纷背离纣王,归附周军,人心所向,由此可见。你还想逆天而行,这是自寻死路,就像闻太师等人一样,白白送了性命。你若听我一言,下马归周,一同讨伐那独夫民贼,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上顺天意,下应民心,自然不失封侯之位。若还执迷不悟,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张山怒不可遏,大骂道:“你这巧言令色的匹夫,竟敢用这些无稽之谈,蛊惑世人,污蔑百姓,即便将你碎尸万段,也不足以抵偿你的罪过!” 说罢,他挥舞长枪,直刺邓九公。邓九公举刀相迎,二人你来我往,展开一场激烈的大战。这一战,有赞为证:轻举擎天手,生死在轮回;往来无定论,叱吒似春雷。一个恨不得平吞你脑後,一个恨不得活砍你头腮;只杀得一个天昏地暗没三才,那时节方才两下分开。
话说邓九公与张山大战三十回合,渐渐不敌张山。邓婵玉在后阵,见父亲刀法凌乱,急忙打马向前,出手一石,正中张山面部,张山险些坠马,只得败退回大营。邓九公父女敲起得胜鼓,回城进入相府报功,暂且不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