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幽王在位共十一年。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卖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男子,他在清水河边拾取了妖女(这个妖女就是褒姒),后来妖女蛊惑君心,欺凌嫡母,最终害得幽王身亡国破。昔日童谣里所说的 “月将升,日将没;檿孤箕箙,实亡周国”,此时一一应验,看来天数早在宣王时期就已经注定了。东屏先生有诗叹曰:“多方图笑掖庭中,烽火光摇粉黛红。自绝诸侯犹似可,忍教国祚丧羌戎。” 陇西居士也有咏史诗道:“骊山一笑犬戎嗔,弧矢童谣已验真。十八年来犹报应,挽回造化是何人?” 还有一首绝句,专门说尹球等人没有一个善终,可作为奸臣的警示:“巧话谗言媚暗君,满图富贵百年身。一朝骈首同诛戮,落得千秋骂佞臣。” 另外还有一首绝句,赞颂郑伯友的忠诚:“石父捐躯尹氏亡,郑桓今日死勤王。三人总为周家死,白骨风前那个香?”
且说申侯在城中,看到宫中起火,急忙率领本国的军队入宫,一路扑灭大火。他先将申后从冷宫中救了出来。然后巡视到琼台,却不见幽王和褒姒的踪迹。有人指点说:“他们已经出了北门逃走了。” 申侯料想他们是逃到骊山去了,便急忙追赶。在路上正好遇到戎主,两车相遇,彼此问候了一番。当申侯听说昏君已经被杀,大惊失色,说道:“我当初的本意只是想纠正天子的过错,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后世那些对君主不忠的人,一定会拿我当作借口啊!” 于是,他急忙让人收殓幽王的尸体,按照礼仪将其安葬。戎主却笑着说:“国舅这就是妇人之仁啊!”
申侯回到京师后,安排了筵席款待戎主。库中的宝玉被搬取一空,他又收集了十车金银绸缎作为礼物,希望戎主能满足而归。然而,戎主却把杀死幽王这件事,当作是自己的盖世奇功,他的人马盘踞在京城,整天饮酒作乐,丝毫没有回国的打算。百姓们都把怨恨归到了申侯身上。申侯无可奈何,只得写了三封密信,派人分别送到三路诸侯那里,约他们前来救援周室。这三路诸侯分别是北路的晋侯姬仇,东路的卫侯姬和,西路的秦君嬴开。同时,申侯又派人到郑国,将郑伯战死的消息告诉世子掘突,让他起兵复仇。暂且按下这些不表。
单说世子掘突,当时年仅二十三岁,身高八尺,英俊坚毅,非同常人。他一听说父亲战死,悲痛愤怒不已,立刻身着素袍,系着白色的腰带,率领三百辆兵车,日夜兼程地赶来。早有探子将消息报告给犬戎主,犬戎主预先做好了准备。
掘突一到,便想要立刻进兵。公子成劝谏道:“我们的军队日夜兼程,十分疲劳,还没有得到休息,应该深挖战壕,加固营垒,等诸侯的军队集结完毕,再一同进攻。这才是万全之策。” 掘突却说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按照礼仪,此时不应考虑自身安危而退兵。况且犬戎此时志骄意满,我们以精锐之师攻击懈怠之敌,必定战无不胜。如果等待诸侯的军队集结,岂不会让军心懈怠?” 于是,他指挥军队直逼城下。
城上偃旗息鼓,毫无动静。掘突大骂:“犬羊之贼,为何不敢出城决一死战?” 城上依旧没有人回应。掘突下令左右准备攻城。忽然,丛林深处传来一阵巨大的锣声,一支军队从后面杀了出来。原来是犬戎主事先设下的埋伏。掘突大惊,慌忙挺枪迎战。这时,城上的巨锣声再次响起,城门大开,又有一支军队杀了出来。掘突前有孛丁,后有满也速,两面夹攻,抵挡不住,只得大败而逃。戎兵追赶了三十多里才返回。
掘突收拾残兵,对公子成说:“我不听你的劝告,才导致这次失利。现在该怎么办呢?” 公子成说:“这里离濮阳不远,卫侯老成持重,经验丰富,我们何不去投奔他?郑卫两国合兵,或许可以实现复仇的心愿。” 掘突听从了他的建议,吩咐军队朝着濮阳方向前进。
大约走了两天,前方尘土飞扬,只见无数兵车如城墙般涌来。中间坐着一位诸侯,身着锦袍,腰束金带,面容苍老,白发飘飘,颇有神仙之态。这位诸侯正是卫武公姬和,此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了。掘突停下车子,高声喊道:“我是郑世子掘突。犬戎侵犯京师,我的父亲战死沙场;我的军队又战败了,特地来向您求救。” 武公拱手回答:“世子放心。我已经倾尽全国之力前来救援周室,听说秦国和晋国的军队不久也会赶到。还怕什么犬戎呢?”
掘突请卫侯先行,自己则调转车头,重新回到镐京,在离城二十里的地方,分两处安营扎寨。他派人去打听秦国和晋国起兵的消息。探子回来报告说:“西角上金鼓齐鸣,车声轰鸣,绣旗上大大地写着‘秦’字。” 武公说:“秦国虽然爵位只是附庸,但他们习惯了戎人的风俗,士兵勇猛善战,是犬戎所畏惧的。” 话还没说完,北路的探子又来报告:“晋国的军队也到了,已经在北门扎下营寨。” 武公大喜道:“两国的军队都来了,大事可成了!” 随即派人去与秦国和晋国的国君互通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