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两国的国君都来到了武公的营中,彼此相互问候。两国国君看到掘突全身穿着白色的丧服,便问:“这位是谁?” 武公介绍说:“这是郑世子。” 接着,他将郑伯战死以及幽王被杀的事情,详细地讲述了一遍。两国国君听后,叹息不已。武公说:“老夫年迈无知,只是作为臣子,义不容辞,才勉强来到这里。要扫荡这些蛮夷,还得依靠大国的力量。现在我们该如何制定计策呢?”
秦襄公说:“犬戎的目的,不过是抢掠财物和美女罢了。他们以为我们的军队刚刚到达,必定不会防备。今夜三更,我们应该分兵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攻打。唯独留下西门,给他们一条退路。再让郑世子在那里设下伏兵,等他们出逃的时候,从后面追击,必定能大获全胜。” 武公称赞道:“这个计策非常好!”
话分两头。再说申侯在城中得知四国的军队已经到达,心中十分高兴。于是,他与小周公咺秘密商议:“只等他们攻城,我们在这里打开城门接应。” 申侯还劝说戎主,先派右先锋孛丁分兵押送宝货金缯回国,以削弱戎兵的势力;又让左先锋满也速率领全部兵马出城迎敌。犬戎主以为申侯是在为他着想,一一听从了他的建议。
却说满也速在东门之外扎营,正好与卫国的军队对峙,双方约定第二天交战。没想到,三更之后,卫国的军队偷袭了满也速的大寨。满也速急忙提刀上马,迎战敌人。无奈戎兵四处逃窜,他双拳难敌四手,难以支撑,只得跟着一起逃跑。
这时,三路诸侯呐喊着攻城。忽然,城门大开,三路军马一拥而入,城中毫无抵抗之力。这正是申侯的计策。戎主在睡梦中惊醒,跨上划马,径直从西城逃出,身边只剩下不到几百人。又遇到郑世子掘突拦住厮杀。正在危急之时,满也速收拾败兵赶到,双方混战一场,戎主才得以脱身。掘突不敢穷追,入城与诸侯相见,此时天色正好大亮。褒姒来不及跟随戎主出逃,便上吊自杀了。胡曾先生有诗感叹道:“锦绣围中称国母,腥膻队里作番婆,到头不免投缳苦,争似为妃快乐多!”
申侯大摆筵席,款待四路前来勤王的诸侯。宴席之上,坐在首席的卫武公突然放下手中的筷子,站起身来,对着诸侯们说道:“如今国君身亡,国家破败,这哪里是臣子们饮酒作乐的时候呢?” 众人听闻,纷纷起身,整齐地拱手站立,说道:“我等愿意聆听您的教诲。” 武公接着说道:“国家不能一日没有君主,如今原来的太子在申国,我们应该拥戴他登上王位。各位觉得怎么样?” 秦襄公率先回应:“君侯这番话,真是顺应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在天之灵啊。” 郑世子掘突也表态:“我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在迎立太子这件事上,愿意尽一份微薄之力,以此完成先父司徒的遗愿。” 武公听后十分高兴,举起酒杯向掘突表示慰劳。于是,众人在宴席上起草了表章,还准备好了天子的车驾。各国诸侯都表示愿意派兵相助,掘突却说道:“此次并非去打仗,何必带那么多人马?用我自己的军队就足够了。” 申侯也说道:“我国有三百辆兵车,愿意为你们带路。” 第二天,掘突便前往申国,迎接太子宜臼回来继承王位。
此时的宜臼在申国,整日忧心忡忡,不知道国舅申侯前去勤王,是凶是吉。突然有人来报,说郑世子带着国舅申侯以及诸侯们联名的表章,前来迎接他回京城,他心中不禁吃了一惊。展开表章一看,才知道幽王已经被犬戎杀害,念及父子之情,宜臼忍不住放声大哭。掘突上奏说:“太子应当以国家社稷为重,希望您早日登上王位,以安抚民心。” 宜臼无奈地说:“如今我在天下人面前背负了不孝的名声!事已至此,也只能起程了。” 没过几天,宜臼便到了镐京。周公提前进入城中,打扫宫殿。国舅申侯带领着卫、晋、秦三国诸侯,以及郑世子和一班在朝的文武官员,出城三十里迎接。他们选定吉日,恭请宜臼进城。宜臼看到宫室残破不堪,心中一阵凄凉,忍不住流下泪来。当下,他先去拜见了申侯,向他禀明情况。然后穿上天子的礼服,戴上冕冠,前往宗庙祭祀,正式登上王位,这就是周平王。
平王登上大殿,众诸侯和百官纷纷上前朝贺。朝贺仪式结束后,平王宣申伯上殿,对他说:“朕原本是被废弃之人,如今能够继承宗庙社稷,这全都是国舅您的功劳啊。” 于是,平王要晋封申伯为申公。申伯推辞说:“国家赏罚不明,政事不清,镐京能够失而复得,这是众诸侯勤王的功劳。我没能制止犬戎的入侵,致使先王蒙难,我罪该万死,哪里还敢接受赏赐呢?” 申伯坚决推辞了三次,平王只好让他恢复侯爵。
这时,卫武公又上奏说:“褒姒母子依仗宠爱,扰乱伦理纲常,虢石父、尹球等人欺瞒君主,误国误民,虽然他们已经身死,但也应当追加贬责。” 平王一一批准了这些奏请。接着,卫侯姬和晋封为公爵,晋侯姬仇加封河内附庸之地,郑伯友为国事而死,赐谥号为桓。世子掘突袭承伯爵之位,还加封祊田千顷。秦君原本只是附庸,如今加封秦伯,正式位列诸侯。小周公咺被任命为太宰。申后尊称为太后。褒姒和伯服都被废为庶人。虢石父、尹球、祭公,考虑到他们的先辈有功,并且他们自己也为国事而死,只削去他们本人的爵号,仍然允许他们的子孙世袭爵位。平王还发布安民榜,安抚在京城里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之后,平王大宴群臣,君臣尽欢而散。有诗为证:“百官此日逢恩主,万姓今朝喜太平。自是累朝功德厚,山河再整望中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