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听说郑伯不辞而别,勃然大怒,当即打算拥戴世子郑去讨伐郑国。管仲进谏道:“郑国与周朝接壤,郑伯此举想必是周朝有人暗中怂恿。他一人的离去,不足以阻碍我们的大计。况且盟期已近,等会盟结束后再谋划此事也不迟。” 桓公听后,觉得有理,便说:“好。” 于是,众人就在首止的旧盟坛,举行了歃血为盟的仪式。参与会盟的有齐、宋、鲁、陈、卫、许、曹,共七国诸侯。世子郑亲临现场,但不参与歃血,以此表示诸侯不敢与世子平起平坐。盟词写道:“凡是我们参与同盟的国家,都要共同辅佐王储,匡扶安定王室。若有违背盟约的,神明定当严惩!” 仪式结束后,世子郑走下台阶,作揖致谢道:“各位凭借先王的庇佑,没有忘记周室,亲近于我。自文王、武王以来的列祖列宗,都会感激诸位!何况我又怎敢忘记各位的恩赐呢?” 诸侯们纷纷下拜,行叩首之礼。第二天,世子郑打算返回京城,各国都派出战车和士兵护送。齐桓公和卫侯更是亲自将他送出卫国边境,世子郑感动得热泪盈眶,与众人依依惜别。史官写诗称赞道:“君王溺爱冢嗣危,郑伯甘将大义违。首止一盟储位定,纲常赖此免凌夷。” 郑文公听说诸侯会盟,还准备讨伐郑国,便不敢再归附楚国了。
再说楚成王听闻郑国没有参加首止的盟会,欣喜道:“我要得到郑国了!” 于是派遣使者与申侯沟通,打算与郑国修好关系。原来申侯以前曾在楚国为官,他口才出众,为人贪婪且善于谄媚,楚文王十分宠信他。等到楚文王临终之际,担心后人容不下申侯,便赠送给他一块白璧,让他投奔其他国家躲避灾祸。申侯于是逃到郑国,在栎地侍奉厉公,厉公对他的宠信如同楚文王在世时一样。后来厉公恢复君位,申侯便成为了郑国的大夫。楚国的大臣们与申侯都有旧交情,所以这次他们打通关系,想让申侯从中劝说郑伯,背叛齐国,归附楚国。申侯私下对郑伯说:“除了楚国,没有哪个国家能与齐国抗衡,更何况这是天子的命令呢?不然的话,齐、楚两国都会与郑国为敌,郑国可承受不起啊。” 郑文公被他的话迷惑,于是暗中派申侯向楚国表示愿意归降。
周惠王二十六年,齐桓公率领同盟诸侯讨伐郑国,包围了新密。当时申侯还在楚国,他对楚成王说:“郑国之所以愿意归附您,正是因为只有楚国能够对抗齐国。大王如果不救援郑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去复命了。” 楚王与群臣商议对策。令尹子文进谏说:“召陵之战时,许穆公在军中去世,齐国很怜惜他。许国侍奉齐国最为殷勤,大王要是出兵攻打许国,诸侯必然会去救援,那么郑国的围困自然就解除了。” 楚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亲自率军讨伐许国,也包围了许国的都城。诸侯们听说许国被围,果然放弃攻打郑国,转而救援许国,楚国的军队于是撤退。申侯回到郑国,自认为有保全郑国的大功,得意洋洋,满心期待着能得到加封。但郑伯觉得在虎牢关的赏赐中,申侯已经得到了过多好处,便没有再给他加官进爵。申侯不免口出怨言。
第二年春天,齐桓公再次率领军队讨伐郑国。陈国大夫辕涛涂,自从讨伐楚国回来后,就与申侯结下了仇怨。他写信给郑国的孔叔说:“申侯之前为了讨好齐国,独占了虎牢关的赏赐。如今又为了讨好楚国,让你们的国君背信弃义,招来战争,祸及国家和百姓。只有杀了申侯,齐国的军队才可能不战而退。” 孔叔将这封信呈给郑文公。郑文公因为之前不听从孔叔的劝告,逃离盟会,导致齐国两次派兵攻打郑国,心中既愧疚又后悔,也将过错归咎于申侯。于是召来申侯,斥责道:“你说只有楚国能对抗齐国。如今齐国军队多次前来,楚国的救援在哪里?” 申侯刚想辩解,郑伯便喝令武士将他推出去斩首。随后将申侯的首级装在盒子里,派孔叔送到齐军营地,说:“我们国君之前误听了申侯的话,没能与您保持友好关系。如今已经将他处死,派我前来向您请罪,希望您能宽恕我们!” 齐侯向来知道孔叔贤能,便答应与郑国讲和。于是在宁母会合诸侯。郑文公始终对周王的命令心存疑虑,不敢公然赴会,便派世子华代他前往宁母听命。
世子华与弟弟子臧,都是嫡夫人所生。起初,嫡夫人很受宠,所以立世子华为继承人。后来郑文公又娶了两位夫人,她们也都生了儿子。嫡夫人的宠爱逐渐减弱,不久便病逝了。还有南燕姞氏的女儿,作为陪嫁来到郑国宫廷,一直没有得到郑文公的宠幸。一天晚上,她梦见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手持兰草对她说:“我是伯倏,是你的祖先。现在把这象征国家的香草送给你,让你生下贵子,昌盛你的国家。” 说完便把兰草递给她。她醒来后,满屋子都是香气,便把这个梦告诉了同伴。同伴们开玩笑说:“你肯定会生下尊贵的儿子。” 当天,郑文公进入后宫,见到这个女子后很是喜欢。左右的人都相视一笑。郑文公询问原因,众人便把女子的梦告诉了他。郑文公说:“这是个好兆头,我来帮你实现。” 于是命令女子采摘兰草的花蕊佩戴,说:“就把这个当作信物。” 当晚便宠幸了她,女子因此怀孕,生下的儿子取名为兰。这个女子也渐渐受到宠爱,人们称她为燕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