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士会同寿余渡过黄河,朝着东方行进。没走多远,只见一位年轻的将军,率领着一队人马前来迎接,那将军在车中欠身说道:“随季(士会字随季),别来无恙啊?” 士会走近一看,这位将军姓赵名朔,是赵相国赵盾的儿子。三人下车相互见面。士会询问赵朔来意,赵朔说:“我奉父亲之命,前来接应您回国,后面还有大军随后就到。” 这时,一声炮响,车水马龙,众人簇拥着士会和寿余进入晋国境内。秦康公派人隔着黄河远望,得知消息后回报给康公,康公大怒,当即就想渡过黄河讨伐晋国。前哨又来报告:“探听到河东又有大军赶来,大将是荀林父和郤缺二人。” 西乞术说:“晋国既然有大军接应,必然不会容我们渡河,不如回去吧。” 于是,秦军班师回朝。荀林父等人见秦军已退,也返回了晋国。士会离开秦国三年,如今再次进入绛城,心中感慨万千。他进宫拜见晋灵公,袒露上身,向灵公请罪。灵公说:“你没有罪过。” 并让他位列六卿之中。赵盾嘉奖魏寿余的功劳,向灵公进言,灵公赏赐寿余十辆车。秦康公派人将士会的妻子儿女送到晋国,说:“我不会违背在黄河边立下的誓言!” 士会感激秦康公的情义,写信表示感谢,并且劝说秦康公休养生息,各自守护好边境。秦康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从此,秦晋两国数十年没有发生战争。
周顷王六年,周顷王去世,太子班即位,这就是周匡王,也就是晋灵公八年。此时,楚穆王也去世了,世子旅继位,这就是楚庄王。赵盾认为楚国刚刚遭遇国丧,是个好机会,想要恢复晋国先世的盟主之位,于是在新城大规模会合诸侯。宋昭公杵臼、鲁文公兴、陈灵公平国、卫成公郑、郑穆公兰、许昭公锡我都来到了会盟之地。宋、陈、郑三国的国君,各自诉说之前跟随楚国是出于无奈。赵盾对他们一一安抚,诸侯们这才重新归附晋国。只有蔡侯依旧归附楚国,不肯前来赴会。赵盾派郤缺率军讨伐,蔡国求和,郤缺才率军返回。
齐昭公潘原本打算参加会盟,不巧身患疾病,还没到盟期,齐昭公就去世了。太子舍即位。太子舍的母亲是鲁国女子叔姬,人称昭姬。昭姬虽然是齐昭公的夫人,但不太受宠。太子舍才能平庸,在国内也不受百姓敬重。公子商人,是齐桓公的妾密姬所生,一直有篡位的想法,只是因为齐昭公对他很好,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打算等昭公死后再做打算。齐昭公晚年,把公子元从卫国召回,让他处理国政。商人嫉妒公子元的贤能,为了收买人心,他拿出自己所有的家财,救济贫民,如果不够,就借钱继续救济,百姓们对他感激不已。他还在家中收养了很多敢死之士,日夜训练,让他们跟随自己出入。等到太子舍即位时,恰好彗星出现在北斗星附近,商人让人占卜。占卜的人说:“宋、齐、晋三国的国君,都将死于内乱。” 商人说:“能在齐国制造内乱的,除了我还有谁?” 他命令敢死之士在太子舍的丧帐中,刺杀了太子舍。商人因为公子元年长,便假意说:“太子舍没有君主的威严,不能居于大位,我这么做是为了兄长。” 公子元大惊说:“我知道你想当国君很久了,为什么要连累我?我能侍奉你,你却不能侍奉我。只要你当了国君以后,能让我做一个齐国的普通百姓,安享晚年就足够了!” 于是,商人即位,这就是齐懿公。公子元内心厌恶商人的所作所为,便闭门称病,终身不再入朝。这正是公子元的可贵之处。
再说昭姬痛心自己的儿子死于非命,日夜悲啼。齐懿公厌恶她,就把她囚禁在别的房间,还限制她的饮食。昭姬暗中贿赂宫女,让她给鲁国送信。鲁文公畏惧齐国强大,便派大夫东门遂前往周朝,向周匡王报告,希望借助天子的恩宠,让齐懿公释放昭姬。周匡王派单伯前往齐国,对齐懿公说:“你既然杀了她的儿子,留着她母亲又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不把她放回鲁国,以彰显齐国的宽厚仁德?” 齐懿公忌讳杀害太子舍的事,听到 “杀子” 这句话,脸颊发红,默不作声。单伯退到客馆。齐懿公把昭姬迁到别的宫殿,派人引诱单伯说:“我们国君对国母不敢有丝毫怠慢。况且承蒙天子降旨,怎敢不顺从?您为什么不去拜见国母,让她知道天子对鲁国的眷顾之意呢?” 单伯以为是好事,就驾车跟随使者进宫拜见昭姬。昭姬流着泪,简要诉说了自己的苦情,单伯还没来得及回答,没想到齐懿公突然从外面闯进来,大骂道:“单伯为什么擅自进入我的宫殿,私下会见国母,难道想做苟且之事吗?我要向天子告状!” 于是,齐懿公把单伯也拘禁起来,和昭姬分别囚禁在不同的房间。齐懿公怨恨鲁国人用天子的命令来压制他,于是兴兵讨伐鲁国。评论的人说,齐懿公杀害年幼的君主,囚禁国母,拘禁天子的使者,虐待邻国,穷凶极恶,天理怎能容忍?但是当时齐国的高氏、国氏等世袭大臣,都在朝中为官,为什么不拥戴公子元,声讨商人的罪行,却任由他作恶,没有一句谏言呢?当时的局势到了这种地步,实在令人叹息!有诗写道:“欲图大位欺孤主,先散家财买细民;堪恨朝中绶若若,也随市井媚凶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