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哨船就探知鸠兹失陷的消息,并报告给世子诸樊。诸樊说:“鸠兹既然已经失陷,楚军必定会乘胜东下,我们应当提前做好防备。” 于是,他派公子夷昧率领数十艘水军战船,在东西梁山诱敌;公子余祭则在采石港设下伏兵。邓廖的军队经过郝山矶时,望见梁山有吴国的兵船,便奋勇向前推进。夷昧稍作抵抗,就佯装战败,向东逃窜。邓廖追击过采石矶后,遭遇诸樊的大军,双方刚交战不到十几个回合,采石港中突然炮声震天,余祭的伏兵从后方夹击,前后箭矢如雨点般射来。邓廖面部中了三箭,却仍奋力拔箭继续战斗。夷昧乘坐着艨艟大舰赶到,舰上都是精选的勇士,他们手持大枪,奋力捣毁敌船,致使许多楚军船只倾覆沉没。邓廖最终力竭被擒,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楚军得以逃脱的,只有八十名身着组甲的士兵和三百名穿着练袍的士兵。
婴齐害怕获罪,本想隐瞒战败的消息,谎报战功。然而,吴世子诸樊乘胜反进兵袭击楚国,婴齐大败而归,鸠兹又重新回到吴国手中。婴齐羞愧愤懑,一病不起,还没回到郢都,便去世了。史臣为此写诗道:“乘车射御教吴人,从此东方起战尘。组甲成擒名将死,当年错着族巫臣。”
楚共王于是提拔右尹壬夫为令尹。壬夫生性贪婪卑鄙,向附属国索取贿赂。陈成公不堪忍受,于是派辕侨如前往晋国,表示愿意归服。晋悼公在鸡泽大规模会合诸侯,又在戚地再次会合诸侯。吴王寿梦也前来交好,中原各国的势力因此大振。楚共王因失去陈国而发怒,将罪责归咎于壬夫,将其处死。随后,共王任用自己的弟弟公子贞,字子囊,代为令尹。公子贞大规模检阅军队,出动五百辆兵车讨伐陈国。当时,陈成公午已经去世,世子弱即位,他就是陈哀公。陈哀公惧怕楚国的兵威,又重新归附楚国。晋悼公听闻此事后大怒,想要起兵与楚国争夺陈国。
就在这时,忽然传来消息,无终国国君嘉父派遣大夫孟乐来到晋国,献上一百张虎豹之皮。孟乐上奏说:“山戎各国,自从被齐桓公征服后,一直平安无事。近来因为燕国和秦国势力衰弱,山戎见中原没有霸主,又开始肆意侵扰。我们国君听闻晋君英明睿智,将继承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业,因此宣扬晋国的威望和德行,各戎族愿意接受盟约。所以我们国君派我前来告知,希望您能定夺。” 晋悼公召集各位将领商议,众人都说:“戎狄之人反复无常,不如出兵讨伐他们。昔日齐桓公成就霸业,就是先平定山戎,后征讨荆楚,正是因为戎狄豺狼成性,不用武力威慑就无法制服他们。” 只有司马魏绛说:“不可。如今诸侯刚刚会合,大业尚未完成,如果兴兵讨伐戎狄,楚国必定会乘虚而入,诸侯也会背叛晋国,转而朝拜楚国。戎狄就如同禽兽,而诸侯则如同兄弟。如今为了得到禽兽而失去兄弟,这可不是好计策。” 晋悼公问道:“戎狄可以与之讲和吗?” 魏绛回答说:“与戎狄讲和有五大好处:戎狄与晋国相邻,他们的土地广阔空旷,轻视土地而看重财物,我们用财物交换土地,可以拓展国土,这是好处之一;戎狄停止侵扰掠夺,边境百姓能够安心耕种,这是好处之二;用仁德安抚远方的戎狄,无需劳师动众,这是好处之三;戎狄归服晋国,周边各国都会受到震动,诸侯也会畏惧顺服,这是好处之四;我们没有了北方的后顾之忧,就可以专心对付南方,这是好处之五。有这五大好处,您为何不答应讲和呢?” 晋悼公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任命魏绛为与戎狄讲和的使者。魏绛与孟乐一同先前往无终国,与国王嘉父商议妥当。嘉父于是召集山戎各国,一同来到无终,歃血为盟:“如今晋侯继承霸主之位,主持中原盟会,各戎族愿意接受约束,扞卫北方,不侵犯、不背叛,各自守护安宁的疆土。如有违背盟约,天地不容!” 各戎族接受盟约后,都十分欢喜,纷纷将当地的特产献给魏绛,魏绛却分毫不取。各戎族见状,相互说道:“上国的使臣,竟然如此廉洁!” 对魏绛倍加敬重。魏绛带着盟约回国,向晋悼公复命,晋悼公十分满意。
此时,楚国令尹公子贞已经占领陈国,又转而移兵讨伐郑国。由于虎牢有重兵戍守,楚军没有走汜水这条路,而是从许国朝着颍水方向进发。郑僖公髡顽十分恐惧,召集六卿共同商议对策。这六卿分别是:公子騑,字子驷;公子发,字子国;公子嘉,字子孔,这三位都是郑穆公的儿子,对于郑僖公来说,是叔祖辈;公孙辄,字子耳,是公子去疾的儿子;公孙虿,字子蟜,是公子偃的儿子;公孙舍之,字子展,是公子喜的儿子,这三位都是郑穆公的孙子,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卿,对于郑僖公来说,是叔辈。(这六位卿大夫在郑国位高权重,长期执掌国政。)郑僖公髡顽心高气傲,对他们不太礼遇,因此君臣之间矛盾不断,积怨很深。上卿公子騑与僖公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