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背后尘土飞扬,晋国的猛将州绰率领的军队已经赶到。殖绰刚想掉转车头迎敌,州绰一箭射来,正好射中殖绰的左肩。郭最连忙弯弓搭箭,想要救援殖绰,殖绰却摇了摇手制止了他。州绰见殖绰如此镇定,也没有贸然动手。殖绰不慌不忙,拔出箭,问道:“来将何人?能射中我的肩膀,也算是好汉了!请通报姓名。” 州绰回答道:“我乃晋国名将州绰。” 殖绰说:“小将不是别人,正是齐国名将殖绰。将军难道没听过人们说的‘莫相谑,怕二绰’吗?我与将军以勇力齐名,好汉惜好汉,何必自相残杀呢?” 州绰说:“你说得虽然在理,但各为其主,我也身不由己。将军若肯束手归顺,我一定全力保证将军的性命。” 殖绰说:“你不会骗我吧?” 州绰说:“将军若不相信,我可以发誓!如果不能保全将军的性命,我愿与你同死。” 殖绰说:“郭最的性命,现在也托付给将军了。” 说完,二人双双束手就擒。他们随行的士卒,也都纷纷投降。史臣为此写诗感叹道:“绰最赳赳二虎臣,相逢狭路志难伸。覆军擒将因私怨,辱国依然是寺人。”
州绰把殖绰和郭最二位将领押解到中军献功,并且称赞他们骁勇善战,可用为己用。中行偃命令暂时把他们囚禁在中军,等班师回朝后再做定夺。大军从平阴出发,所经过的城郭,都不进行攻打掠夺,径直抵达临淄外城之下。鲁国、卫国、邾国、莒国的军队也都赶到了。范鞅率先攻打雍门。雍门一带生长着许多芦荻,范鞅就下令放火焚烧。州绰则焚烧申池的竹木。各军一起采用火攻,把外城的四郭都烧毁了。晋军直逼临淄城下,将其四面围住,喊杀声震天动地,箭矢都射到了城楼上。城中的百姓慌乱不已。
齐灵公十分害怕,暗中命令左右驾车,想要打开东门逃走。高厚得知后,急忙上前,抽出佩剑,砍断了马缰绳,流着泪劝谏道:“诸侯的军队虽然精锐,但他们深入我国,难道就没有后顾之忧吗?他们不久就会退兵的。主公一旦离开,都城就守不住了。希望主公再坚守十天,如果真的力竭势衰,再逃走也不晚。” 齐灵公这才打消了逃走的念头。高厚于是督率军民,齐心协力,坚守城池。
正当各国军队围攻齐国的时候,到了第六天,忽然有郑国的紧急快报传来。快报是大夫公孙舍之和公孙夏联名密封的,里面是极其机密的要事。郑简公打开一看,大致内容是:“臣公孙舍之、臣公孙夏,奉命与子孔守卫国家。没想到子孔竟然有谋叛之心,他私自向楚国送密信,想要招引楚国军队攻打郑国,自己作为内应。如今楚国军队已经到达鱼陵,很快就会到来。事情万分危急,恳请主公星夜回师,拯救国家社稷!”
郑简公得知郑国的危急情况后,大为惊恐,赶忙拿着密信来到晋军营地,将信呈给晋平公过目。晋平公看完,立即召来中行偃商议对策。中行偃进言说道:“我军一路未经历激烈战斗,直逼临淄,本指望凭借这股锐气,一举攻克齐国。然而,如今齐国的防守并未出现破绽,郑国又传来楚国进犯的警报。倘若郑国有所闪失,责任将归咎于晋国。依我之见,不如暂且撤兵,回师救援郑国。此番虽然没能攻破齐国,但料想齐侯已被吓得胆战心惊,短期内不敢再侵犯鲁国了。” 晋平公觉得他说得在理,便下令解除对临淄的包围,撤兵而去。郑简公先行告辞,返回郑国。
诸侯的军队行进到祝阿时,晋平公因担忧楚国军队,在与诸侯饮酒时,兴致不高。这时,师旷上前说道:“臣请求通过音律来占卜吉凶。” 说罢,他吹奏律管,先唱起《南风》,接着又唱《北风》。《北风》的旋律平和悦耳,而《南风》的音调低沉压抑,还隐隐带着肃杀之气。师旷上奏道:“《南风》的音调不强劲,听起来接近死亡之音,这预示着楚国不但无法建功,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不出三天,必定会有好消息传来。” 师旷字子野,是晋国最为聪慧之人。他自幼热爱音乐,曾苦恼自己学艺不精,叹息道:“技艺不精湛,是因为心思不专一;心思不专一,是因为杂念太多。” 于是,他用艾叶熏瞎自己的双眼,专心钻研音乐。最终,他能够洞察气候的变化、阴阳的消长,对天时人事的判断准确无误,无论是风角还是鸟鸣,从中都能预见吉凶。师旷担任晋国太师,掌管乐官事务,平日里深受晋侯信任,因此行军作战时,晋侯必定让他随行。此时,晋平公听了他的话,便下令驻军等待消息,并派人到前方远处打探。
不出三天,前去打探的人就和郑国大夫公孙虿一同回来报告,说:“楚国军队已经撤退了。” 晋平公惊讶地询问详情,公孙虿回答道:“楚国自从子庚代替子囊担任令尹后,一直想报先辈的仇,谋划攻打郑国。公子嘉暗中与楚国勾结,约定楚军一到,他就假装出城迎敌,率兵与楚军会合。幸好公孙舍之和公孙夏二人,预先察觉到公子嘉的阴谋,他们整顿甲兵,严守城门,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盘查。公子嘉不敢出城与楚军会合。子庚渡过颍水后,一直没有收到内应的消息,只好将军队驻扎在鱼齿山下。恰逢天降大雪,连续数日不停,军营中积水深达一尺多,士兵们都纷纷寻找高处躲避雨雪,天寒地冻,冻死的人超过半数,士兵们怨声载道,子庚无奈,只得班师回朝。我国国君已将公子嘉治罪,予以诛杀。担心劳烦贵国军队,特地派我连夜赶来告知。” 晋平公听后,十分高兴,说道:“子野真是精通音律的圣人啊!” 于是,他将楚国攻打郑国无功而返的消息,遍告诸侯,随后各国军队各自返回本国。史臣写诗称赞师旷道:“歌罢《南风》又《北风》,便知两国吉和凶;音当精处通天地,师旷从来是瞽宗。” 这是周灵王十七年冬十二月发生的事情。等到晋军渡过黄河时,已经是周灵王十八年的春天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