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蔡太子般对外宣称蔡景公是暴病而亡,但弑君叛逆的事情终究无法掩盖。这件事从蔡国传扬出去,各国谁不知道呢?只是当时的盟主昏庸懈怠,没有执行讨伐的正义之举罢了!
那年秋天,宋国宫中半夜失火,宋夫人是鲁国女子伯姬。左右侍从看到火势蔓延,禀报夫人赶紧躲避火灾。伯姬却说:“妇人的道义是,保姆不在身边,夜晚不能离开房间。火势虽然危急,但怎能违背道义呢?” 等保姆赶来时,伯姬已经被大火烧死了。国人都为此叹息。当时,晋平公因为宋国在弭兵之盟中有功劳,怜悯它遭遇火灾,就在澶渊大规模会合诸侯,各国都拿出财物来帮助宋国。宋儒胡安定评论这件事时认为,不讨伐蔡太子弑父的罪行,却谋划救济宋国的火灾,轻重颠倒,这就是晋平公失去霸主地位的原因。
周景王四年,晋国和楚国因为宋国的盟会,打算再次在虢地会合。当时,楚国公子围接替屈建担任令尹。公子围是楚共王的庶子,年龄最大,为人桀骜不驯,傲慢无礼,以居人之下为耻。他依仗自己的才能,暗中蓄养不臣之心,欺负楚王熊麇势单力薄,很多事情都擅自决断。他忌恨大夫薳掩的忠诚正直,诬陷薳掩谋反,将其杀害并吞并了他的家产。公子围结交大夫薳罢和伍举作为心腹,每天都谋划着篡位。他曾经在郊外打猎时,擅自使用楚王的旌旗。当队伍行进到芋邑时,芋尹申无宇指责他僭越本分,将旌旗收缴到仓库里,公子围这才有所收敛。到了要去参加虢地盟会的时候,公子围请求先到郑国访问,想要迎娶丰氏的女儿。临行前,他对楚王熊麇说:“楚国已经称王,地位在诸侯之上。凡是楚国的使臣,希望能够使用诸侯的礼仪,这样才能让各国知道楚国的尊贵。” 熊麇答应了他。公子围于是僭越使用国君的礼仪,衣服、器物等都仿照侯伯的规格,还让两个人拿着戈在前面开道。队伍快到郑国郊外时,郊外的人以为是楚王来了,惊慌地向国内报告。郑国的君臣都大为震惊,连夜赶来匍匐迎接。等见面后,才发现是公子围。公孙侨很厌恶公子围的这种行为,担心他一旦进入郑国,会生出其他变故,于是派行人游吉以城中馆舍破败、尚未修缮为由拒绝,让公子围等人住在城外。公子围派伍举进城,商议与丰氏的婚事,郑伯答应了。行聘礼的时候,礼品十分丰盛。到了迎亲的时候,公子围突然萌生了袭击郑国的想法,想借着迎亲的名义,大肆装饰车乘,趁机发动袭击。公孙侨说:“公子围的心思难以揣测,必须让他去掉众多随从才行。” 游吉说:“我请求再去推辞一番。” 于是,游吉去见公子围,说:“听说令尹打算带领众多人马迎亲,我们郑国狭小,容纳不下这么多随从。请在城外清理出场地,听从您迎亲的安排。” 公子围说:“承蒙贵国国君赏赐,把丰氏许配给我。如果在野外迎亲,怎么能成礼呢?” 游吉说:“按照礼仪,军队的仪容不能进入国都,更何况是婚姻之事呢?令尹如果一定要带人来彰显气派,那就请去掉兵器装备。” 伍举悄悄对公子围说:“郑国人已经防备我们了,不如去掉兵器。” 于是,公子围让士兵们都放下弓箭,把箭囊垂挂起来进城。在馆舍迎娶了丰氏后,公子围便前往盟会地点。晋国的赵武以及宋、鲁、齐、卫、陈、蔡、郑、许等各国大夫都已经先到了。公子围派人对晋国说:“晋楚之前有盟誓,这次重新修好,不必再立誓书、重复歃血。只要把盟会宋国时的旧约宣读一下,让各位国君不要忘记就行了。” 祁午对赵武说:“公子围这话,恐怕是怕晋国争先歃血。上次盟会让楚国先于晋国,这次晋国应该先于楚国。但如果宣读旧约,楚国就又会先于晋国了。您觉得该怎么办?” 赵武说:“公子围在盟会期间,把缉蒲当作王宫,威仪与楚王没有两样。他的志向不仅是对外逞强,恐怕还有内谋。我们不如暂且听从他,让他更加骄纵。” 祁午说:“话虽如此,上次子木身穿铠甲赴会,幸好没有发动变故。如今公子围比子木更过分,您应该有所防备。” 赵武说:“我们寻求修好,是为了延续弭兵的约定。我只知道坚守信用,其他的就顾不上了。” 登上盟坛后,公子围请求宣读旧约,并把它放在祭祀的牲畜上。赵武只好答应。盟会结束后,公子围立刻回国了。各国大夫都知道公子围将会成为楚国国君。史臣写诗道:“任教贵倨称公子,何事威仪效楚王?列国尽知成跋扈,郏敖燕雀尚怡堂。”
赵武心里始终觉得宣读旧约让楚国在先这件事很耻辱,担心别人议论,便向各国大夫反复解释守信的道理,说了一遍又一遍。回国途中经过郑国时,鲁国大夫叔孙豹与他同行,赵武又说起这件事。叔孙豹说:“相国认为弭兵之约能够一直坚守下去吗?” 赵武说:“我们这些人只求眼前安稳,有口饭吃,哪有闲暇去考虑长远的事情呢?” 叔孙豹退下后,对郑国大夫罕虎说:“赵孟恐怕快要死了!他的话透着苟且,没有长远打算。而且他年纪还不到五十岁,却唠叨得像八九十岁的老人,他还能活多久呢?” 没过多久,赵武去世,韩起接替他执政。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