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五更,两队宫女都来到教场,一个个身披铠甲,头戴兜鍪,右手持剑,左手握盾。两名宠姬也穿戴好盔甲,充作将官,分立两边,等候孙武升帐。孙武亲自规划演练的布局,布置成阵势。他让传谕官将两面黄旗,分别交给两名宠姬,让她们手持黄旗作为前导;众宫女跟在队长后面,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总,每个人都要脚步相随,随着鼓声前进后退,左右回旋,寸步不能乱。传谕完毕,让两队宫女都伏地听令。过了一会儿,孙武下令说:“听到一通鼓声,两队同时起身;听到二通鼓声,左队向右旋转,右队向左旋转;听到三通鼓声,各自举剑做出争战的姿势。听到鸣金声,然后收队后退。” 众宫女都掩口偷笑。鼓吏禀报:“鸣鼓一通。” 宫女们有的起身,有的还坐着,参差不齐。孙武离开座位站起来说:“约束不明确,命令不被信服,这是将领的罪过!” 让军吏再次重申先前的命令。鼓吏又击鼓,宫女们都站了起来,但队伍歪歪斜斜,相互挤靠,依旧笑声不断。孙武于是挽起双袖,亲自拿起鼓槌击鼓,再次重申命令,两名宠姬和宫女们没有不笑的。孙武大怒,双目圆睁,头发都竖了起来,直冲冠顶,急忙喊道:“执法官在哪里?” 执法官上前跪下。孙武说:“约束不明确,命令不被信服,这是将领的罪过;既然已经再三约束,士兵却不服从命令,这就是士兵的罪过了!按照军法该如何处置?” 执法官说:“应当斩首!” 孙武说:“士兵难以全部诛杀,罪责在队长。” 他看着左右的人说:“可以将两名女队长斩首示众!” 左右的人见孙武发怒的样子,不敢违抗命令,便将左右两名宠姬绑了起来。阖闾在望云台上观看孙武操练,忽然看到两名宠姬被绑,急忙派伯嚭拿着符节飞奔去解救,传命说:“我已经知道将军用兵的才能了,但这两名宠姬侍奉我起居,很合我的心意,我要是没有这两名宠姬,吃饭都没滋味,请将军赦免她们!” 孙武说:“军中无戏言。我已受命为将领,将领在军中,即便君主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为了顺从君主的命令而释放有罪之人,又怎能服众?” 喝令左右:“赶快斩杀两名宠姬!” 将她们的首级悬挂在军前。于是,两队宫女无不吓得双腿颤抖,脸色苍白,不敢抬头看。孙武又从队伍中挑选两人,担任左右队长。再次下令击鼓:一鼓起身,二鼓按规定方向行进,三鼓交战,鸣金收军。宫女们左右进退,回旋往来,都符合规定的动作要求,丝毫不差,自始至终,寂静无声。孙武派执法官去报告吴王说:“军队已经训练整齐,希望大王前来观看,任凭大王驱使。即便让她们赴汤蹈火,也不敢退缩了。” 髯翁写诗咏叹孙武练兵之事:“强兵争霸业,试武耀军容。尽出娇娥辈,犹如战斗雄。戈挥罗袖卷,甲映粉颜红。掩笑分旗下,含羞立队中。闻声趋必肃,违令法难通。已借妖姬首,方知上将风。驱驰赴汤火,百战保成功。”
阖闾痛惜这两名宠姬,便厚葬她们于横山,还立祠祭祀,名为爱姬祠。因为思念爱姬,阖闾便有了不用孙武的想法。伍员进谏说:“我听说‘兵器,是凶器。’不能空谈用兵。诛杀不能决断,军令就无法施行。大王想要征讨楚国,称霸天下,就得寻找良将。将领要以果敢坚毅为才能,若不是孙武这样的将领,谁能渡过淮水、越过泗水,跋涉千里去作战呢?美色容易得到,良将却难以寻觅。如果因为两名宠姬而舍弃一位贤能的将领,这与喜爱杂草而舍弃嘉禾有什么区别呢!” 阖闾这才醒悟,于是封孙武为上将军,号为军师,将讨伐楚国的重任交给他。伍员问孙武:“军队从哪个方向进军呢?” 孙武说:“大凡行军作战的方法,要先消除内患,然后才能对外征伐。我听说王僚的弟弟掩余在徐国,烛庸在钟吾国,二人都心怀怨恨。如今进兵,应该先除掉这两位公子,然后再向南征伐。” 伍员认为他说得对,上奏给吴王。吴王说:“徐国和钟吾国都是小国,派使者去索要逃亡的臣子,他们不敢不听从。” 于是派出两名使者,一名前往徐国索要掩余,一名前往钟吾国索要烛庸。徐国国君章羽不忍心看到掩余死去,私下派人告知他,掩余便逃走了。路上,他遇到同样逃出的烛庸,两人便一起商议,前往楚国投奔。楚昭王高兴地说:“二位公子必定对吴国恨之入骨,应当在他们穷困的时候好好结交。” 于是将他们安置在舒城,让他们训练士兵抵御吴国。阖闾对这两个国家违抗命令的行为十分恼怒,命令孙武率兵讨伐徐国,将其灭掉。徐子章羽逃到楚国。接着,孙武又讨伐钟吾国,抓住了钟吾国的国君带回吴国。随后,吴军又袭击攻破舒城,杀死了掩余和烛庸。阖闾便想乘胜攻入楚国郢都。孙武说:“百姓已经很疲惫,不可急于用兵。” 于是班师回朝。这时,伍员献上计谋说:“凡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必须先明白劳逸的道理。晋悼公将四军分为三部分轮流作战,以此拖垮楚国军队,最终取得萧鱼之战的胜利,这就是让自己安逸而使敌人劳累的方法。楚国执政的都是贪婪平庸之辈,没有人愿意承担忧患。我们可以组成三支军队去骚扰楚国。我们派出一支军队,他们必定全部出动迎战;他们出兵,我们就撤回;他们撤回,我们再出动,让他们兵力疲惫、士兵懈怠,然后突然发动攻击,就没有不胜利的。” 阖闾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将军队分成三部分,轮流出动骚扰楚国边境。楚国派将领来救援,吴国军队就撤回,楚人对此深感苦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