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卫庄公蒯瞆因为府库里的财宝都被出公辄带走了,便与浑良夫商量对策。浑良夫说:“太子疾和出逃的国君,都是您的儿子,您何不以选择继承人的名义把他们召回来呢?如果出逃的国君回来,那些财宝就有可能拿回来了。” 有个小仆人听到了他们的这番话,偷偷地告诉了太子疾。太子疾于是带着几个壮士,车上装着猪,找机会劫持了庄公,让庄公歃血立誓,不要召回出逃的国君,并且一定要杀死浑良夫。庄公说:“不召回辄倒是容易。可我之前已经和良夫有过盟誓,答应免他三次死罪,这可怎么办呢?” 太子疾说:“那就等他犯了四条罪,然后再杀他。” 庄公答应了。
没过多久,庄公新建造了一座虎幕,召集各位大夫来参加落成仪式。浑良夫穿着紫色衣服、披着狐皮裘衣就来了,他敞开裘衣,还不解下佩剑就开始吃东西。太子疾让力士把浑良夫拉下去。浑良夫说:“我犯了什么罪?” 太子疾数落他说:“臣子拜见君主有固定的服饰,陪君主吃饭必须解下佩剑。你穿紫色衣服,这是第一条罪;穿狐皮裘衣,这是第二条罪;不解下佩剑,这是第三条罪。” 浑良夫大喊道:“我们有盟誓,能免我三次死罪!” 太子疾说:“出逃的国君以儿子的身份抗拒父亲,大逆不孝,你却想把他召回来,这不是第四条罪吗?” 浑良夫无言以对,只能低头受刑。
有一天,庄公梦到一个厉鬼,披头散发,面朝北方大声叫嚷:“我是浑良夫,我喊冤叫屈,死得无辜!” 庄公醒来后,让卜大夫胥弥赦占卜这件事,胥弥赦说:“没什么大碍。” 但他告辞出去后,却对别人说:“冤鬼作祟,君主会死,国家会有危险,征兆已经出现了。” 于是他逃到了宋国。
蒯瞆在位两年,晋国因为他不前去朝见而发怒,上卿赵鞅率领军队讨伐卫国。卫国人赶走了庄公,庄公逃到戎国,戎国人杀了他,还杀了太子疾。卫国人拥立公子般师为国君。齐国的陈恒率领军队救援卫国,抓住了般师,拥立公子起为国君。卫国大夫石圃赶走了公子起,又迎接出公辄回来当国君。出公辄重新复国后,赶走了石圃。各位大夫与出公辄不和,又把出公辄赶到了越国。卫国人拥立公子默为国君,这就是卫悼公。从此,卫国臣服于晋国,国家越发弱小,依附于赵氏。这些事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白公胜自从回到楚国,常常想起郑国人杀害他父亲的仇恨,一直想着报仇。只是因为伍子胥是白公胜的恩人,伍子胥之前已经赦免了郑国,况且郑国侍奉楚昭王时,不敢有失礼之处,所以白公胜一直忍着没说。等到楚昭王去世,令尹子西、司马子期拥立越女的儿子章即位,这就是楚惠王。白公胜自认为是原来太子的后代,希望子西能召他回去,一起执掌楚国政权。可子西始终没有召他,也没有给他增加俸禄,白公胜心中十分不满。
等到听说伍子胥已经去世,白公胜说:“报复郑国,现在正是时候!” 他派人向子西请求说:“郑国人对先太子肆意下毒,令尹您是知道的。不报仇,就不配做人。令尹您要是怜悯先太子的无辜,派出一支军队去声讨郑国的罪行,我愿意作为先锋,虽死无憾!” 子西推辞说:“新王刚刚即位,楚国局势还不稳定,你暂且等我安排。”
白公胜于是借口防备吴国,派心腹家臣石乞修筑城池、训练士兵,大肆准备作战器具。他又向子西请求,希望能用自己的私人军队作为先锋去讨伐郑国。子西答应了。还没等出兵,晋国的赵鞅就率领军队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子西率领军队救援郑国,晋军于是撤退,子西和郑国订立盟约后班师回朝。
白公胜愤怒地说:“不讨伐郑国,反而去救郑国,令尹太欺负我了!我要先杀了令尹,然后再讨伐郑国。” 他把同宗的白善召到澧阳。白善说:“跟着你去扰乱国家,那是对君主不忠;违背你,不参与你的私事,那是对宗族不仁。” 于是他放弃俸禄,修筑菜园、浇灌园子,以此度过余生。楚国人因此把他的菜园命名为 “白善将军药圃”。
白公胜听说白善不来,生气地说:“没有白善,我就杀不了令尹了吗?” 他马上召来石乞商议说:“用五百人去对付令尹和司马,足够吗?” 石乞说:“不够。市南有个勇士叫熊宜僚,如果能得到这个人,他的作用相当于五百人。” 白公胜于是和石乞前往市南,去见熊宜僚。
熊宜僚十分惊讶,说:“王孙这样的贵人,怎么屈尊来到这里?” 白公胜说:“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于是把要杀子西的事情告诉了他。熊宜僚摇着头说:“令尹对国家有功劳,和我也没有仇,我不敢听从你的命令。” 白公胜发怒,拔出剑指着他的喉咙说:“你要是不听从,我就先杀了你!” 熊宜僚面不改色,从容地回答:“杀我熊宜僚,就像去掉一只蝼蚁,你何必发怒呢?” 白公胜于是把剑扔到地上,感叹道:“你真是勇士,我只是试试你罢了!” 他就用车子把熊宜僚载了回去,以贵宾之礼相待,吃饭必定在一起,出入也总是相伴。熊宜僚感激他的恩情,于是以身相许,愿意为白公胜效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