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率领一千人追来,将夫差重重包围。夫差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进越军营地。士兵捡到后呈了上去,文种和范蠡一同打开,只见信中写道:“我听说‘狡兔死,良犬烹。’敌国一旦被灭,谋臣必然难以存活。大夫你们为何不留下吴国一线生机,也好为自己留条后路?” 文种也写了封信绑在箭上作为回应:“吴国有六大过错:杀害忠臣伍子胥,这是第一大过错;因直言而杀公孙圣,这是第二大过错;太宰伯嚭奸佞,却听信任用他,这是第三大过错;齐国、晋国并无罪过,却多次讨伐它们的国家,这是第四大过错;吴越相邻,却相互侵犯攻伐,这是第五大过错;越国曾杀害吴国的先王,吴国却不知报仇,反而放纵敌人,留下祸患,这是第六大过错。有这六大过错,想要免于灭亡,怎么可能呢?昔日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肯接受。如今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越国怎敢违背上天的命令!”
夫差收到回信,读到第六大过错时,落泪道:“我没有诛杀勾践,忘了先王的仇恨,真是不孝之子,这便是上天抛弃吴国的原因啊!” 王孙骆说:“我请求再去见越王,向他哀切恳求。” 夫差说:“我已不想复国,若能被允许做越国的附庸,世世代代侍奉越国,这便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骆来到越军营地,文种和范蠡拒绝他进入。勾践远远望见吴国使者哭着离开,心中颇为怜悯,派人对吴王说:“我念及往日与您的情分,打算把您安置在甬东,赐给您夫妇五百家,让您安度余生。” 夫差含泪回应:“君王您若能赦免吴国,吴国也可成为您的外府。但要是颠覆了吴国社稷,废弃了宗庙,只给五百家做臣子,我已年迈,无法与普通百姓为伍,我唯有一死罢了!” 越国使者离去,夫差却仍不肯自杀。勾践对文种和范蠡说:“你们二人为何不把他抓起来杀掉?” 文种和范蠡回答:“臣子不敢对君王施加诛杀之刑,还望主公您亲自下令!上天的惩罚应当施行,不可久拖。” 勾践于是手持 “步光” 剑,站在军前,派人告知吴王:“世间没有万岁的君王,总归一死,何必让我的军队对您动刀呢?” 夫差长叹几声,环顾四周,哭着说:“我杀了忠臣子胥和公孙圣,如今自杀已然晚了!” 又对侍从说:“如果死者有知,我没脸在地下见子胥和公孙圣,一定要用三层罗纱盖住我的脸!” 说完,拔剑自刎。王孙骆脱下衣服盖住吴王的尸体,随后用丝带在旁边上吊自杀。勾践下令以诸侯之礼将夫差葬在阳山,让军士们每人背一筐土,不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座大坟。又将夫差的三个儿子流放到龙尾山,后人把那个地方叫做吴山里。诗人张羽曾作诗感叹:
荒台独上故城西,辇路凄凉草木悲。
废墓已无金虎卧,坏墙时有夜乌啼;
采香径断来麋鹿,响屧廊空变黍离;
欲吊伍员何处所?淡烟斜月不堪题!
杨诚斋也有《苏台吊古》一诗:
插天四塔云中出,隔水诸峰雪后新,
道是远瞻三百里,如何不见六千人?
胡曾先生写有咏史诗:
吴王恃霸逞雄才,贪向姑苏醉绿醅,
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元人萨都刺的诗则是:
阊门扬柳自春风,水殿幽花泣露红,
飞絮年年满城郭,行人不见馆娃宫。
唐人陆龟蒙咏西施道: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再说越王勾践进入姑苏城,占据了吴王的宫殿,百官纷纷前来祝贺。伯嚭也在其中,他仗着往日与勾践有过交情,脸上一副自鸣得意的神色。勾践对他说:“你是吴国的太宰,我怎敢委屈你呢?你的国君在阳山,你为何不追随他去?” 伯嚭羞愧地退下。勾践派力士把他抓起来杀了,还灭了他的家族,说道:“我这是为了报答伍子胥的忠诚!”
勾践安抚稳定了吴国百姓,随后率兵北渡江淮,与齐、晋、宋、鲁等诸侯在舒州会盟,还派人向周朝进贡。当时周敬王已经驾崩,太子仁继位,这就是周元王。周元王派人赐给勾践衮冕、圭璧、彤弓、弧矢,任命他为东方的霸主。勾践接受任命,诸侯们纷纷派人前来祝贺。此时楚国灭掉了陈国,惧怕越国的兵威,也派使者前来修好。勾践把淮上的土地割让给楚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割让给鲁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诸侯们心悦诚服,尊越国为霸主。
越王回到吴国,派人在会稽修筑贺台,以此掩盖昔日被围困的耻辱。他在吴国宫殿的文台上设宴,与群臣一同欢庆,还让乐工创作《伐吴》的曲子,乐师弹琴演奏起来。歌词是这样的:
吾王神武蓄兵威,欲诛无道当何时?
大夫种蠡前致词:吴杀忠臣伍子胥,
今不伐吴又何须?良臣集谋迎天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