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哙于是召集众多大臣,废除太子平,将国家禅让给子之。子之假意谦逊,推辞了好几次,最后才接受。他举行了隆重的郊天祭地仪式,穿上帝王的衮冕,手持玉圭,南面称王,毫无羞愧之色。而燕王哙反而面向北,位列臣子之位,搬到别宫去居住。苏代、鹿毛寿都被封为上卿。
将军市被心中愤愤不平,便率领本部军士前去攻打子之,很多百姓也追随他。双方接连交战了十多天,死伤数万人,市被最终还是没能取胜,被子之杀死。鹿毛寿对子之说:“市被之所以发动叛乱,是因为原来的太子平还在。” 子之因此想要抓捕太子平。太傅郭隗和太子平换上平民衣服,一起逃到无终山避难。太子平的庶弟公子职,则逃到了韩国。燕国人无不怨恨愤怒。
齐湣王得知燕国发生内乱,便派匡章为大将,率领十万大军,从渤海进军。燕国人对子之恨之入骨,都纷纷带着食物和酒水,迎接齐国的军队,没有一个人拿起武器抵抗。匡章出兵后,只用了五十天,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达燕国都城,百姓打开城门迎接。子之的党羽看到齐国军队人多势众,长驱直入,都吓得纷纷逃窜。子之仗着自己勇猛,和鹿毛寿率兵在大街上迎战。但士兵们逐渐逃散,鹿毛寿战死,子之身负重伤,仍奋力击杀了一百多人,最终因力气耗尽被擒。燕王哙在别宫上吊自杀。苏代逃到了周地。
匡章趁机捣毁了燕国的宗庙,将燕国府库中的财宝全部收走,把子之关在囚车里,先押解到临淄去邀功。燕国三千多里的土地,大半都归属了齐国。匡章留在燕国都城,巡查各个属邑。(这是周赧王元年发生的事情。)
齐湣王亲自历数子之的罪行,将他凌迟处死,还把他的肉做成肉酱,赏赐给群臣。子之做王才一年多,痴心贪图王位,最终自取灭亡,这难道不是很愚蠢吗?燕国人虽然痛恨子之,但看到齐王意在吞并燕国,心中不服,于是一起寻找原来的太子平,在无终山找到了他,并拥立他为君,这就是燕昭王。郭隗担任相国。
当时,赵武灵王对齐国吞并燕国的行为感到不满,派大将乐池到韩国迎接公子职,打算拥立他为燕王,后来听说太子平已经被拥立,才作罢。郭隗发布檄文到燕国都城,宣告恢复燕国的大义,那些已经投降齐国的城邑,一时间纷纷背叛齐国,回归燕国。匡章无法阻止,只好班师回齐国。
燕昭王回到燕国都城,修缮宗庙,立志要报齐国的仇。他放下身段,拿出丰厚的财物,想要招揽贤能之士。他对相国郭隗说:“先王遭受的耻辱,我日夜铭记在心。如果能得到贤能之士,和我一起谋划报复齐国的事情,我愿意亲自侍奉他。还请先生为我挑选合适的人。”
郭隗说:“古代有一位君主,派近侍拿着千金去寻找千里马。在路上遇到一匹死马,旁边的人都围着它叹息。近侍询问原因,有人回答说:‘这匹马活着的时候,一天能跑千里,如今死了,所以感到惋惜。’近侍便用五百金买下了它的骨头,用袋子装着带回去。君主大怒,说:‘这死骨头有什么用,还浪费了我这么多钱?’近侍回答说:‘之所以花费五百金,就是因为这是千里马的骨头。这件稀奇的事,人们一定会竞相传播,肯定会说:“死马都能得到高价,何况活马呢?” 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不到一年,这位君主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马。如今大王想要招来天下的贤能之士,请把我当作那匹马的骨头,那些比我更贤能的人,谁会不带着才能前来呢?”
于是,燕昭王特地为郭隗建造宫殿,以弟子的礼节对待他,面朝北聆听他的教导,亲自为他供应饮食,极为恭敬。又在易水旁边,筑起一座高台,在台上堆积黄金,用来款待四方贤士,这座台被称为招贤台,也叫黄金台。从此,燕王喜好贤士的名声传播到了远近各地。剧辛从赵国赶来,苏代从周地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屈景从卫国赶来。燕昭王都任命他们为客卿,和他们一起谋划国家大事。元朝的刘因写有《黄金台诗》:
燕山不改色,易水无剩声;
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
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
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
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
养民以致贤,王业自此成。
话说这事儿得分两头来讲。齐湣王战胜燕国,杀死燕王哙和子之之后,威震天下,秦惠文王对此深感忧虑。而楚怀王作为合纵联盟的盟主,与齐国交往密切,双方还互置符节作为信物。秦王想要离间齐国和楚国的关系,便召见张仪询问计策。
张仪上奏说:“我凭借这三寸不烂之舌,到南方的楚国游历,寻找机会进言,一定能让楚王与齐国绝交,转而亲近秦国。” 惠文王说:“我就听你的。” 于是,张仪辞去相国之位,前往楚国。
张仪知道楚怀王有个宠臣,名叫靳尚,在怀王身边,怀王对他言听计从。于是,张仪先送上丰厚的财物,与靳尚结交,然后才去拜见楚怀王。楚怀王看重张仪的名声,亲自到郊外迎接,赐座后问道:“先生屈尊来到我国,有什么指教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