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云召告别朱灿后,提枪上马,匆匆赶路。当他行至太行山时,忽然听到金鼓齐鸣,喊杀声震天。他心中暗自疑惑:“这地方怎么会有兵马在此厮杀?” 于是,他纵马走上山顶,向下望去,不禁惊呼道:“不好了!这两人竟是我的兄弟,他们为何在此厮杀?” 说罢,他立刻策马跑下山去。
此时,伍天锡和雄阔海正杀得难解难分,看见山上有一人骑马奔来。伍天锡认出是伍云召,连忙喊道:“哥哥,快来帮我!” 雄阔海也认出了伍云召,同样大声呼喊:“哥哥,快快助我。” 伍云召连忙说道:“二位兄弟,别再打了,咱们都是一家人,快下马来,我有话要问个清楚。” 二人听后,纷纷下马。伍天锡问道:“哥哥,你怎么会认识他?” 伍云召回答:“他是我结拜的兄弟。” 接着,便将之前在金顶山打猎时,遇见雄阔海打虎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正因如此,他们才结拜为兄弟。雄阔海也问道:“哥哥,你又为何认识他?” 伍云召说:“他是我的堂弟伍天锡。” 二人听后,相视大笑,各自说道:“得罪了!”
雄阔海随即邀请伍天锡和伍云召到山寨中坐坐。二人欣然应允,各自上马,带领两寨的喽罗,来到太行山中的聚义厅。众人下马后,分宾主坐定。雄阔海吩咐手下摆酒,为他们接风洗尘。他转而问伍云召:“前些日子哥哥说回南阳上表,奏明朝廷,不久就会有招安的消息。为何一去将近半年,都不见动静?” 伍云召长叹一声,说道:“一言难尽啊!” 接着,他便将父亲遇害,满门被斩首,以及南阳城沦陷,妻子离散的种种遭遇,一五一十地细细说了一遍,说着说着,不禁泪如雨下。雄阔海听后,愤怒地说道:“哥哥不必悲伤落泪,待我起兵前去,帮哥哥收复南阳,报此深仇。” 伍天锡也怒不可遏:“前日哥哥派焦芳来搬救兵,我随即启程赶来,却被这个黑兄弟拦住厮杀,误了大事。致使哥哥城破,嫂嫂身亡,我真是悔恨不已!” 雄阔海连忙解释:“你可别埋怨我,咱们刚见面时,你要是早点说明情况,我也不会与你交战这么多时日了。肯定会和你一同领兵去救哥哥,擒拿宇文成都,那该多好!如今埋怨也来不及了。” 伍云召说道:“二位兄弟,不必再争论了。这或许也是我命中注定,说这些也没什么用了。”
这时,喽罗前来禀报:“筵席已经准备好了。” 雄阔海便请二位上席,喽罗们依次斟酒,三人推杯换盏。伍云召满面愁容,难以下咽。雄阔海见状,劝慰道:“哥哥不必过于忧心,明日我与天锡兄弟,一同帮助大哥,杀到南阳,斩杀宇文成都,夺回城池。” 伍天锡也附和道:“雄大哥说得有理,明日咱们就出发。” 伍云召却摇了摇头,摆手说道:“二位兄弟,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昔日我镇守南阳,拥有雄兵十万,战将百员,尚且守不住。如今城池已失,兵将全无,二位兄弟虽然勇猛,但想要恢复南阳,谈何容易!明日我打算前往河北,投奔寿州王李子通。他长期镇守河北,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自立旗号,不服隋朝管辖。而且他与我是姑表亲戚,我去那里借兵复仇。二位兄弟,可守住本寨,招兵买马,囤积粮草。等愚兄借到兵后,再与二位兄弟一同报仇不迟。” 雄阔海再三苦苦相劝,伍云召却心意已决,不为所动。雄阔海问道:“既然哥哥要去河北,不知何时才能起兵复仇?” 伍云召答道:“这也说不准,大概一两年内吧。” 雄阔海说:“那兄弟我就在此等候哥哥的消息。” 伍云召感激地说道:“多谢贤弟!”
到了第二天,伍云召告辞准备启程,伍天锡一路随行,雄阔海将他们送出关外。两人告别后,伍云召和伍天锡来到沱罗寨,焦芳前来迎接。伍天锡请伍云召先到山中休息,设宴款待,酒菜极为丰盛。第二天,伍云召准备出发,他吩咐焦芳暂且在山中操练人马,等一两年后一同起兵报仇。说完,伍云召与伍天锡分别,踏上了前往河北的路途。
且说李子通坐镇寿州,掌管河北等地,麾下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各处关寨都派遣将领严密把守。因此,隋文帝封他为寿州王,尊称千岁。一天早朝,文武两班大臣参拜完毕,只见朝门外有人禀报:“外面有一员大将,单枪匹马,自称是南阳侯伍云召,特来求见。” 李千岁听后,十分高兴,说道:“原来是我表弟来了,快宣他进来。” 手下领命,出去宣伍云召进殿。伍云召走到殿上,口称:“千岁,末将南阳侯伍云召前来参见。” 李千岁让左右扶起他,问道:“表弟,你镇守南阳,为何来到这里?” 伍云召便将父亲被害,宇文成都攻破南阳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说完,不禁放声大哭。李千岁感慨道:“你一家遭遇如此大变,实在令人叹息,待孤家为你报仇雪恨。” 伍云召连忙叩谢。这时,军师高大材上奏道:“大王正缺少元帅,伍老爷如今前来投奔,正可担当此任。” 李千岁大喜,当即封伍云召为大元帅,掌管河北各路兵将,伍云召叩拜谢恩。从此,伍云召便在河北担任元帅之职,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