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为证:“芙蓉影入在江边,黑菊如何访向前。喜得芙蓉伶俐巧,故使张环性命全。”
尉迟元帅心中暗自思忖:“若不是皇上的戒酒牌挂在脖子上,真想叫张环把这美酒献上来,痛饮几杯又有何妨。” 且说张士贵父子,瞧见尉迟恭眼巴巴地盯着他们倒酒,料定他想喝酒了。张环便对儿子们说:“我儿,得想个法子,把这酒献上去,灌醉他才好。” 张志龙说:“爹爹,这容易。在一碗酒里放些茶叶,当作茶献上去,只说这是茶。等元帅喝下去,如果他没说什么,就接着献。要是元帅发怒把酒扔了,就说是茶房不小心,泡错了。这样也怪不到咱们头上,爹爹,您看这法子行不?” 张环点头道:“我儿说得在理。” 于是,他赶忙在酒里放了些茶叶,端着走上将台,说道:“元帅点兵辛苦,请喝杯茶解解渴,然后再继续犒赏三军。”
尉迟恭接过茶碗,一闻到那扑鼻的酒香,心中欢喜不已,仿佛这是他的救命稻草一般,端起来一饮而尽。他心里想着:“这张士贵,人人都说他奸佞,可依本帅看,他倒是个好人。知道我奉旨戒酒,所以暗中把这酒当茶给我解渴。本帅真想再喝几杯,反正也没人知道。” 便说道:“张环,再拿茶来。” 张士贵见元帅没有发怒,还想再喝,这才放下心来,连忙传令张志龙泡茶。尉迟恭慢慢喝还看不出来,可他竟是一口一碗,不停地喊着拿茶来,一连喝了十来碗,都顾不上犒赏三军了。
尉迟宝庆坐在公案东边,看到爹爹这般喝茶,心中生疑,暗自嘀咕:“这是什么东西,茶还喝个没完没了,只怕肯定是酒。等他再拿起来,我得看看。” 张环把酒放在桌上,尉迟恭刚要伸手去拿,宝庆眼疾手快,抢过酒碗放到鼻子边一嗅,果然是酒。他一气之下,将酒碗往台下一扔,说道:“爹爹,您怎么这么没志气!难道您不知道酒能误事吗?您这是为了什么?况且您奉旨戒酒,还跟军师赌下了脑袋,谁不知道张环一向奸计多端,要是被他灌得迷迷糊糊,还怎么清清白白地犒赏三军?正事不干,反倒贪杯误事,要是朝廷知道了,爹爹您拿什么去交代,性命恐怕都难保了。还不赶紧查点兵卒,张环有罪,理应按国法处置。”
尉迟恭此时已经快喝醉了,见儿子发怒扔了酒碗,顿时气得脸色铁青,眼珠直往上翻,大声吼道:“哎呀,罢了,罢了。为父喝酒,人不知鬼不觉,你这畜生,竟敢管起为父来了,还叫嚷着我喝酒!我现在不戒酒了!” 说着,他把戒酒牌摘下来扔到一旁,传令张环准备一桌酒席,说道:“本帅偏要喝酒,喝个痛快,看你能管得住吗?” 张环可不怕你这公子,就怕元帅,连忙吩咐大摆筵席,就在将台上陪着元帅喝酒。两人你一杯我一盏,又是传花又是行令,喝得好不畅快。这可把一旁的宝庆气得像泥塑木雕一般。
一直喝到未时,尉迟恭已经酩酊大醉,昏迷不醒,还说起了酒话:“张先锋,本帅以前不了解你,今日才知道你为人忠厚。本帅奉旨犒赏三军,却喝得醉醺醺的,天色还早,可前营以及左右二营还没犒赏呢。现在就委托你去犒赏,明天来缴令。本帅要去睡了。” 张环听了,心中大喜,连忙应道:“是。元帅请回,末将一定尽心。” 宝庆着急地叫道:“爹爹,这可万万使不得,怎能委托先锋去犒赏呢?爹爹您自己好好想想,这主意可太要紧了,都说酒能误事,这下可好。” 可尉迟恭此时头脑已经昏乱,早把查点贤臣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而喝道:“好你个畜生,犒赏三军,难道就注定非得元帅去,先锋就不能去吗?为父现在偏要委他去,你还敢阻拦我?快扶我回营中安睡。” 两位公子无奈,只得扶着尉迟恭回到帅营,他很快便沉沉睡去,这里暂且不表。
单说张士贵,此时心满意足,连忙吩咐四个儿子和女婿,赶紧去犒赏三军。他可不像尉迟恭那样仔细查点,而是一下子叫来几百人,分批进行犒赏。不到半天时间,左右二营就都犒赏完毕,人人都得到了赏赐。之后,他们父子便回营安睡,一夜无话。
再说帅营中,尉迟敬德这一觉睡得很沉,一直到黄昏时分才醒过来。两个儿子连忙跪下,说道:“爹爹,您现在酒醒了吗?” 敬德说:“我儿,为父奉旨戒酒,没喝什么酒啊。” 两个儿子惊讶地说:“哎呀!爹爹,您难道忘了吗?要是朝廷知道了,您性命可就难保了。那张环父子把酒当茶给您喝,您喝得酩酊大醉,这也就罢了。可您还不该把左右营的兵卒委托给张环去犒赏,现在兵将们都领了恩赏,可应梦贤臣在哪里呢?您这岂不是有罪了吗?” 敬德听了,大吃一惊,说道:“啊,有这等事?为父或许是好酒误事,那要你们干什么吃的,难道就不能阻止我喝酒吗?” 两个儿子说:“哎呀,爹爹,孩儿们怎么没阻拦,可您执意不听,还大排筵席,喝得那么畅快,醉成这样,现在酒醒也晚了。如今这可怎么办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