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三年正月三十,宣府镇威宁堡的北风裹挟着铅灰色云团压向城墙,赵勇站在铳台顶端,手中的罗盘磁勺突然剧烈震颤。十日前在豹房制定的「蜂窝散热孔」改良方案,此刻正通过太学算生的「海舟算板」转化为精准的弹道参数。他望着远处蜿蜒的运料车队,牛二虎的骡车上装载的不再是普通神锐铳,而是太学工器监加急改制的连珠神锐铳——铳管外侧的蜂窝散热孔呈北斗七星排列,正是陈铁柱依照郑和宝船牵星板刻度设计的散热系统。
「指挥使,太学密件!」守城把总递上用油纸包裹的算板,板面玉珠还带着王巧儿的体温。陈铁柱在附信中写道:「神锐铳仰角需按《周髀算经》七衡六间图校准,虎耳草汁验铅法已随商队运抵。」赵勇掀开算板,内侧果然刻着改良后的射表,红珠标记的三百步临界点旁,注着「散热改良」四字。
卯时三刻,漠南方向腾起黄色烽烟——达延汗的三万骑已过猫儿庄堡,先锋军携带的「狼牙铳」增至十门。赵勇摸出陈邦彦送来的验铅试纸,用黔地蕨类汁液浸制的试纸在铳管上一抹,纸面仍呈靛蓝色——这意味着神机营的精铁铳管铅含量低于一成,而蒙古「狼牙铳」的铅锡合金管必死无疑。
「让算生用漏刻浑仪同步校准。」赵勇对牛二虎道,「太学新制的「晷影矩尺」能算出每息风速变化,咱们的铳阵要像钟表齿轮一样精准。」
牛二虎掀开骡车暗格,露出排列整齐的牵星铳。每支铳管都刻着匠人姓名与铸造日期,陈铁柱的「工」字微雕藏在扳机护圈内侧,如同永不褪色的勋章。「弟兄们听着!」他的吼声震得冰棱坠落,「今日用的是太学算生的「三色算珠法」——红珠打马,青珠破甲,白珠打步兵!」
巳时初刻,达延汗的骑队逼近至三百五十步。赵勇转动六壬盘,算珠与太学传来的《蒙疆风速图》完全吻合:「正北偏东十五度,风速三尺,仰角二分!」李淳风率领算生同步报出参数,漏刻浑仪的檀木算珠恰好滑至「毕宿」星位,对应《营造法式》的「商功」算题自动弹出——那是计算弹丸抛物线的最优解。
「放!」牛二虎挥旗的瞬间,二十支神锐铳同时喷吐火舌。精铁弹丸拖着尾烟掠过三百步线,蜂窝散热孔排出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如同一群振翅的铁蜂。前排蒙古骑兵的铅制护心镜应声而碎,镜面上的「火德」符篆被高温灼成黑色,露出底下粗糙的铅砂纹路。
达延汗勒住受惊的坐骑,看着明军铳阵在十息内完成二次装填,他部下的狼牙铳突然炸膛,滚烫的铅水溅在皮甲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甜腥——那是用寺庙铜佛熔铸的恶果。
「大汗,明军的铳管会呼吸!」火枪手头目指着威宁堡方向,那里的蜂窝散热孔正随着射击节奏明灭,如同巨兽的鼻孔。达延汗咬牙切齿,却听见身后传来闷响——明军的援兵到了。
申时初刻,威宁堡铳台响起《将军令》。赵勇看着算生们用海舟算板统计战果:「今日共击发神锐铳两百八十次,命中敌骑五十有七,蜂窝管损耗三支。」李淳风递上的战报末尾,附着陈铁柱新创的算歌:「牵星三度风速三,算板一响虏心寒。」
戌时正刻,太学信使快马抵达,带来王巧儿的密信:「杨延和已默许算学入仕,漏刻浑仪原理写入《太学规程》。」赵勇望向漠南方向,达延汗的败兵扬起的尘埃已逐渐消散。赵勇摸出陈邦彦送来的验铅银针,针尖用硫膏熏制三日,在铳管上轻轻划过。银针未变黑,证明精铁纯度达标,而蒙古「狼牙铳」残件触碰银针后迅速发乌——铅锡合金中的硫化物与硫膏反应,显露出毒性本质。
这一夜,威宁堡的工坊彻夜通明。牛二虎带着匠人用「铅消草」汁液涂抹铳管,陈铁柱的海岛算板在火光中转动,算珠与漏刻浑仪的檀木珠共鸣,奏出属于匠人的战歌。赵勇知道,当太学的算具与前线的火铳达成共振,大明的边疆,已筑起一道铅毒不侵、算理永存的钢铁长城。
喜欢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