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三年正月十八,晨曦尚未完全穿透厚重的夜幕,豹房西暖阁内,鎏金狻猊香炉中腾起的青烟,丝丝缕缕,在六棱格窗棂间悠悠缠绕,仿佛给整个房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暖阁里弥漫着一股混合着龙脑香与松脂的独特气息,在青砖地面上悄然游走。
朱厚照端坐在宽大的书桌前,眉头微蹙,目光紧紧盯着面前摊开的《宣大边墙图》。他修长的手指轻轻划过地图,指尖所到之处,仿佛是在触摸大明边疆的每一处险要。突然,手中的狼毫笔尖用力,竟生生刺破了标注着“阴山通道”的桑皮纸。这一细微却又充满力量的动作,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边境风云变幻。「神锐铳的「三百步临界点」该派用场了。牛百户,宣府的「品」字铳台可曾完工?」他故意用虚衔称呼,指尖敲了敲《宣大边墙图》,「威宁堡棱堡的「品」字铳台,可曾按《考工记》「旁三门」古法布局?」
牛二虎单膝跪地,从袖中摸出青铜铳台模型,台体刻着《宣大山西三镇图说》的防御图示,三座铳台呈「品」字形分布,中间凹处嵌着太学算生绘制的《蒙疆风速图》:「回陛下,威宁堡、马营堡、鸡鸣驿铳台已按「工」字布局完工,每台藏神锐铳二十支,射界交叉覆盖,由卑职统筹调遣。。」他转动模型底座,露出内部水轮机关,竹制齿轮随轴转动,「太学算生在台基埋设水轮,以接雨槽蓄水为动力,可同步升起铳阵,从装弹到击发不过十息。」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忠见状,故意揶揄:「七品管百铳,牛百户这虚衔可真划算。」
牛二虎抬头,目光扫过张忠袖中露出的《太学规程》修订稿——那上面明晃晃写着「匠籍入仕不得超七品」。「卑职只知铳阵能挡虏骑,」他握紧腰间的六壬盘,「至于品秩,陛下赐的验铜权才是真符印。」
“陛下请看这铳管横截面。”牛二虎赶忙上前,毕恭毕敬地呈上已经剖开的狼牙铳残件。他小心翼翼地将残件放在桌上,那内壁粗糙的锻打纹,如同岁月留下的伤疤,与明军神锐铳光滑的螺旋膛线形成了极为刺眼的对比。牛二虎一边指着残件,一边说道:“蒙古人还在用老式锻铁法,工艺落后,导致铳管内壁不平整,影响射击精度。再看这铅芯弹丸……”说着,他轻轻捏起弹丸,在烛火下缓缓转动。只见那弹丸表面布满了气孔,外壳显得粗糙不堪,与明军使用焦炭精炼而成的铁弹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
此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忠适时地递上一份密报,低声说道:“陛下,东厂在蔚州抓获的走私匠人交代,达延汗为了打造这批狼牙铳,几乎把漠南寺庙里的铜佛都熔了。”他说着,特意将密报翻到某一页,呈到朱厚照面前。那泛黄的账册上,清晰地记着“购大同焦炭三百石未遂”字样。
“所以他们只能用松烟熏铁?”朱厚照听闻,突然笑出声来,但这笑声中却带着一丝嘲讽与不屑。他伸手从暗格中取出一支泛着蓝光的神锐铳,那铳身阴刻的《武备志》炼焦图,在烛光的映照下,线条流转,仿佛在诉说着大明先进的火器制造工艺。“传旨将遵化铁厂的焦炭产量再增三成,特别是那批双膛线钻头,要用辽东火油淬火。”朱厚照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清晨,豹房西暖阁内却暗流涌动。朱厚照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边境局势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明的安危。蒙古部落的蠢蠢欲动,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大明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完备的战略,定能稳如磐石。而这一切,都需要精密的布局和果断的决策。
正如这暖阁中缭绕的青烟,虽看似虚无缥缈,却在不经意间,悄然影响着整个房间的氛围。大明与蒙古之间的这场较量,也如同这青烟,虽未真正爆发大规模冲突,但局势已然紧张到了极点。而朱厚照,这位年轻的帝王,正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为大明王朝勾勒出一条稳定边疆、守护国土的光明之路。他深知,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实力,才能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让大明屹立不倒,续写辉煌篇章。
喜欢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