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了后来,一切便恢复正常。
而王嘉呢,他也着手去寻找《左氏春秋》中记载着关于鲁僖公第八年的竹简草稿。
之后,他又通过自己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进入这鲁僖公第八年的世界,进行游历。
关于所负责区域的竹简与书籍的整理工作,他也像往常一样,把他们先放到了一边,之后再做。
不多时,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交织。
他的思绪,很快便来到了鲁僖公第八年的世界。
说来也真是凑巧得很啊!就在那鲁僖公执掌鲁国大政的第八个年头里,整个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比于往昔,原本各路诸侯国都在暗地里相互较劲、勾心斗角,甚至连他们与周王室之间也是表面和气而私下里却充满了各种“明争暗斗”。
然而此时此刻,与此同时,更多的不再是那些无休止的争斗与权谋算计,取而代之的常常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机遇和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些机遇就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明珠一般,等待着有识之士去发掘和把握。
八年初春时节,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按照周历所定的正月,鲁僖公满怀期待地迎来了一场重要的会面。他与来自周朝的使者一同相聚,此外还有齐国的齐桓公、宋国的宋桓公、卫国的卫文公、许国的许僖公、曹国的曹共公以及陈国的太子款等各方诸侯。众人齐聚洮地,共同商讨要事,并最终达成协议,在此结盟。
然而就在此时,郑国的郑文公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也急忙派遣使者前来,表达了希望能够加入此次盟会的强烈愿望。
时光匆匆流转,炎热的夏日悄然来临。狄国突然发动了对晋国的猛烈攻击,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晋军奋起抵抗,但战争的局势却依旧紧张而不明朗。
秋风送爽之际,七月已至。鲁国的太庙庄严肃穆,香烟袅袅。在这里即将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原因无他,正是要将夫人哀姜的神主正式迎入太庙之中。这场祭祀规模宏大,气氛庄重,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向神灵献上最诚挚的敬意和祈祷。
当冬日的寒风呼啸而过,大地被白雪覆盖之时,时间来到了十二月丁未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了各国——周惠王驾崩了!这位君王的离去给天下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各诸侯国纷纷陷入哀思之中,同时也开始思考着未来的局势将会如何发展。
周襄王八年的春天,诸侯们齐聚洮地,举行盛大而庄重的会盟。彼时,周王室历经动荡,局势不稳,此次会盟的核心议题便是商议如何安定王室,稳固周襄王的统治。会盟之地,气氛凝重而又充满使命感,各国使者和君主们神色严肃,纷纷就王室的安稳建言献策。
郑文公听闻会盟之事,心中思量,深知周王室虽现颓势,却仍是天下共主,顺应王室才是保郑国安稳的明智之举。于是,他主动请求加入盟会,言辞恳切,态度恭敬,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周王室的顺服。在会盟诸事皆有定论,襄王的君位得以安稳确立之后,才正式发布周惠王的丧事。这其中的先后顺序,彰显着时局的微妙与诸侯们对局势的权衡。
与此同时,晋国的军事行动也在悄然展开。晋里克奉命率领军队出征,他身旁,梁由靡稳稳地驾驭着战车,虢射则担任车右,三人配合默契,士气高昂。军队行至采桑,与狄人遭遇,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爆发。战场上,金戈交击,喊杀声震天,晋军在里克的指挥下,奋勇拼杀,最终成功打败了狄人。
战斗结束后,梁由靡望着败退的狄人,心中满是不甘,急切地对里克说:“这些狄人不知廉耻,毫无道义可言。如今他们战败,士气低落,我们若乘胜追击,必定能大获全胜,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让他们不敢再轻易侵犯我国边境。”里克却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战争的目的并非赶尽杀绝,让他们感到害怕,知晓我们晋国的实力便可。若是一味追击,只怕会激怒更多的狄人部落,招来无穷无尽的麻烦,得不偿失啊。”虢射在一旁听了,微微皱眉,进谏道:“里克将军,我看不然。此次若不彻底击垮他们,狄人必定以为我们胆怯示弱,不出一年,他们肯定会卷土重来,再次侵犯我国。”
时光匆匆,转眼间夏天来临。果不其然,狄人怀着报复之心,再次举兵攻打晋国。他们的军队浩浩荡荡,气势汹汹,直奔晋国边境而来。这一场进攻,正应验了虢射当初“一年内必来”的预言。面对狄人的再次进犯,晋国上下严阵以待,一场新的战争阴云,又一次笼罩在晋国的上空 。
晋国君臣紧急商议御敌之策。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压抑,群臣各抒己见。有人主张坚守城池,凭借坚固城防消耗狄人兵力;有人提议主动出击,趁狄人立足未稳给予迎头痛击。里克站在大殿中央,面色严峻,他回想起春天采桑之战时的抉择,心中五味杂陈。此时,他深知此次狄人来势汹汹,不可轻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