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搬来环境变,乡村需要水渠沿。
战天斗地岩石断,换羽移宫世外源。
水到渠成游泳累,依山傍水纳情绵。
人间美景八叉散,情孽迷茫鬼魅连。
新学期伊始,校园里满是朝气蓬勃的景象。
防疫办主任乔明勋走进了学校,他此行肩负着为学生接种卡介苗的重要任务。
如今,乔明勋的身份有了新变化。
自从东华妇科女医生报到后,他便投身行政工作,现任医院医疗干事,同时兼任工业卫生与防疫办主任,组织上按照副院长的规格对他进行管理。
新官上任,乔明勋的工作千头万绪。
上周,他全力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厂区和家属区积极推动灭蚊、灭鼠、灭蝇行动。
他牵头成立了由职工和家属共同参与的受卫会,精心制定定期检查制度。
一番努力后,八个单位以及五百户家属住宅被挂上了卫生优良的牌子。
他还通过板报大力宣传卫生知识,有效提升了职工家属的卫生预防意识。
为完成上级防疫部门下达的接种任务,今天他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学校,为学生们进行疫苗预防注射。
乔明勋实在太忙了,明天他还要前往程屯、北沟两个水源地开展水源监测工作。
水源地建成供水后,水质检测成了一项例行工作。
明天的主要任务是检测新水源地水的色度、味觉、重金属含量、硬度、挥发酚类指标,同时也要到老水源地进行水质检测。
学校里孩子们因为打针而发出的哭声,让他心里有些着急,他盼着能早点完成接种任务,赶回单位准备检测设备及药品。
与此同时,医院里的勾生瑭却满脸不悦。
他被任命为内科主任,可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个小组长的职位,心里不免后悔来到三线。
而搬完家的贾飞龙,双肘撑在办公桌上,拿起日记本,仔细翻看之前的记录。
1月21日,记录着100mm加榴弹生产线自制设备制造遭遇困难,主要原因是人手短缺;2月5日,J44 - 55B底传动双动拉抻压力机研制陷入瓶颈;3月15日,依旧满是困难,记录着该如何解决。
他抬头望向墙上毛主席的画像,随后拿起《毛泽东选集》第三卷,认真学习《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通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成绩,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
学习完主席的重要指示,贾飞龙恍然大悟,意识到当前工作必须发动群众,只有将主席指示切实落实到群众身上,才能有效解决眼前的难题。
可究竟该如何号召、怎样号召呢?
他思索着历史经验,突然想到,可以通过劳动竞赛来实现。
翻看日记回顾一段时间的工作,是贾飞龙常用的工作方法之一,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总结经验、取得进步。
看完几篇日记后,他喝了几口茶,合上日记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曾经热火朝天开展劳动竞赛的场景。
为完成工厂下达的任务,车间组织了为期三个月的职工劳动竞赛,以工人每周完成工时的多少作为评先标准,谁的工时最多,谁就是第一名,会为第一名披上红绶带,并在工作台上放置“先进”流动红旗。
马明庆在这次竞赛中工时排名第一,被披上红绶带,记录为竞赛第一。
马明庆进厂已有四年,工作一直努力认真,每月都超额完成任务,但获得先进还是头一次,他心中满是喜悦。
每天看着机台上的“先进”流动红旗,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留下它,因为在他看来,这面红旗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从那之后,他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厂,晚上还会晚两个小时回家。
马明庆的付出,贾飞龙都看在眼里,他决定树立马明庆这样的典型。
另一边,公社正在召开会议,主题是研究水库相关工作。
1973年春夏之交,程屯水源地顺利建成,解决了锦东厂部分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然而,那年夏季雨水稀少,女儿河的河水到了程屯只剩下窄窄的一条细流。
当地老百姓认为是三线厂抽水导致水量减少,程屯山坡的庄稼地也出现了严重干旱。
老百姓向生产队反映,生产队又上报到公社,公社无奈之下找到了锦东厂。
厂领导并不认同是三线厂抽水导致河水减少,但愿意帮助解决干旱问题。
经过与公社领导协商,双方决定共同挖一个水塘来解决农业用水难题。
程屯大队在铁路大桥北500米、靠近女儿河的一块农田里选定位置,工厂出车,公社出人,经过一周的努力,挖出了一个30米宽、50米长、3米深的水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