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中已有十二种采用回尾制,半月刊……”
众人无不佩服杨度的专业素养,短短几分钟内便展现出行业顶尖水平。
全港杂志种类繁多,但杨度对它们了如指掌:类型、发行周期、销售情况以及各类中回尾数量,他都铭记于心。
侃侃而谈间,连苏师爷都惊讶得几乎掉眼珠。
听完杨度的话,苏师爷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叹:“太厉害了!”
杨度淡然一笑,显然对此毫不在意。
《风月》杂志的刊类和定价由杨度提出建议,最终确定为周刊,每周五出版。
定价方面,杨度提到目前全港百二十一类杂志中,最高定价不过八块五。
他询问霍曜:“《风月》的定价是多少?”
霍曜回忆起前世某杂志的定价,模糊记得最初是五块或六块,后来一路涨至十块仍供不应求,于是决定:“单本定价十块,报摊价九块五。”
什么?!
杨度震惊得瞪大双眼,几乎喘不过气来。
其他工作人员也难以置信,这定价打破了本地杂志的历史纪录,单本定价更是首次超过十。
“曜少,十块是不是太高了?我觉得七块更合适。”
杨度试探性地提议。
霍曜并未回应,只是坚定地说:“就十块。”
杨度无奈点头:“好吧。”
接下来讨论首刊印量,杨度建议保守些,印五万册,不够再补。
霍曜却摇头:“全港两万多报摊,五万册根本分不开,一个报摊只能分两本。
直接印十万册,即便热销也不加印,让他们尝尝抢不到的滋味。”
“买不到就只能等下一期,懂吗?”
杨度张口欲言,但很快意识到霍曜的性格——果断坚决,不愿妥协。
他苦笑自嘲:“曜少,按你的策略,我的分红怕是要泡汤了。”
霍曜大笑:“那就等着瞧吧!”
“杂志什么时候能上市?”
杨度立刻答道:“我今天就和发行协会确定所有细节,印刷厂已开始生产,加班加点赶工,两天内完成剩余五万册的印刷。
两天后,也就是周五,销量我不敢保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周五我们的杂志一定会遍布全港两万多个报摊。”
“这样就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霍曜站起身离开。
……
离开办公室后,霍曜打算返回玛丽亚高中,这边的事情步入正轨后,他也该考虑转学了。
师爷苏疑惑道:“曜、曜曜哥,我不太明白,区区一个总编,为何你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每月给两万就够让人惊讶了,竟然还提供分红?”
霍曜瞪了师爷苏一眼,说道:“占米,这个问题你来解释。”
占米踢了师爷苏一脚,同样带着嫌弃说道:“你之前不是也这么想吗?那个家伙说一年净利润最多一千万,现在呢?直接要至少两千万!”
“两千万,给他1%的分红也只有二十万,可他多赚了一千万,你说究竟谁才是赢家?”
师爷苏挠着头,说:“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糊涂!有些事你还是别懂为好,这种复杂问题不适合你。”
占米笑着调侃道。
在霍曜的团队里,陈小刀和乌鸦关系最为密切,而他与师爷苏的关系则更为深厚。
霍曜看了占米一眼,说道:“他不明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明白,对吧,占米?”
占米点头道:“我明白了,曜哥。”
霍曜接着说道:“今天我的所有行为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人失地存,人地两失;人存地失,人地两存。
这不仅是驾驭人的技巧,也是经营生意、为人处世的道理。”
说完,霍曜离开了。
而占米站在原地,仿佛原有的思维被彻底颠覆,嘴里反复念叨着:“人失地存,人地两失;人存地失,人地两存……人失地存,人存地失……”
他的眼中逐渐放光,思路也愈加清晰。
荃湾,一家殡仪馆。
如今,巴闭的家冷冷清清。
自从他安顿于此,就再无人踏足。
他的小弟们忙于内部争斗,早已将这位老大忘却天际,连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
然而今晚,巴闭终于迎来了第一位访客。
蹬蹬!
急促的脚步声骤然响起。
几个古惑仔簇拥着一名身穿酒红色休闲西装、气势逼人的男子而来,此人怀抱一位妆容浓艳的女人。
尽管穿着西服,但胡茬满面,衣衫凌乱,显得十分邋遢。
这名气势汹汹的男子叫李乾坤,绰号——
靓坤!!
作为港岛洪兴的老三大字头之一,十二大堂主之一,他此行的来意简单明了:他是与巴闭结拜的异姓兄弟。
远远便瞧见巴闭躺在停尸床上,一动不动,仿佛熟睡一般安详。
巴闭身上覆着一层裹尸布,正值酷暑时节,即便亡故未久,已散发出 的气息。
靓坤和他的手下纷纷掏出手帕遮住口鼻。
靓坤站在巴闭数米之外,朝身旁的小弟招了招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