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陈金城戴上高帽,让他无法拒绝。”
丁瑶双眼放光,笑道:“放心,此事定能妥善完成。
若陈金城仍不同意,便是懦夫!”
“我会把赌神与赌魔之战打造成世纪豪赌!”
“此役成功,我敢肯定,即便三艘赌船尚未启航,也将在港奥两地引发轰动!”
霍曜道:“好,各自去忙吧。
范老大、Sam、螃蟹,你们先回。
赌神这几日恐无心处理其他事务,有任何事,待其恢复后再谈。”
“是,霍先生。”
范老大、罗森、陈亚蟹等人回应后,随即下楼,离开星光大厦。
丁瑶离去,专注于推广东方公主号、海龙星和蓝明珠三艘豪华赌船的相关事务。
第474章:钞能力,收购!(4更)
霍曜在等待高进那边的消息时,姚可可带着一沓文件进来,向他报告《逃学威龙》电影上映的事宜。
她的神情显得十分凝重。
之前,霍曜让她尝试联络邵氏、嘉禾、金公主,希望能让这部电影同步上映,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接连碰壁。
港岛的三大院线分别是邵氏、嘉禾和金公主。
先说邵氏和嘉禾。
嘉禾的主要创办人是邹闻怀,另一位创始人是何官昌,他们都是邵氏的老臣子,在拓展邵氏版图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邵六叔给予的待遇过少,让他们非常不满,最终选择离开。
1970年,两人携手创立嘉禾公司,收购了国泰片场旧址,并改名为嘉禾制片厂。
从那以后,双方便展开了激烈竞争!
港岛的影视行业从此进入了邵氏与嘉禾双雄争霸的时代。
邵氏资金充裕,每年制作的电影自家影院都忙不过来,鲜少放映其他公司的影片。
即便偶尔放映,也是安排在非黄金时段,比如晚上七点到十一点,通常都以自家电影为主。
嘉禾的资金实力不及邵氏,制作能力更是逊色不少。
如果按照邵氏的运营方式,嘉禾绝无胜算,于是邹闻怀另辟蹊径,给予各家制片公司极大的自 。
只要这些公司挂靠嘉禾,就能享受诸多优待。
这就是卫星公司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制片公司能够更加自由地运作,排片档期更有保障,收益也会更高,而嘉禾则享有各大制片公司电影的优先放映权。
后来,由于邵六叔过于吝啬,错过了李小龙这一绝佳机会。
嘉禾牢牢把握住了这个天赐良机!
凭借李小龙多部卖座电影,加上对制片公司的政策相对宽松,嘉禾迅速崛起。
多年以来,邵氏和嘉禾都恨不得将对方彻底击垮。
在这种局面下,别说三家同时上映,哪怕是两家合作都不可能实现。
至于金公主,相比邵氏和嘉禾,显得有些弱势,进入市场较晚,唯一能拿出手的资源只有金公主院线。
自家的制片厂不过是闹剧一场。
其他影视公司若有机会,定会投奔嘉禾,毕竟它和邵氏同样具备极强的海外发行能力。
此时,港岛仅有的92家电影院中,邵氏占18家,嘉禾22家,金公主20家。
另外两家小院线共17家,剩下的15家则是零散分布。
除非电影大获成功,否则仅靠本地票房难以回本。
海外市场才是关键!
特别是东南亚、桑国及南洋诸国,这些地方或属儒家文化圈,或华人群体庞大。
正是依赖海外票房,港岛的影视产业才得以繁荣发展。
邵氏虽在本地只有18家影院,但在东南亚已扩展至百余座。
嘉禾虽不及邵氏实力雄厚,缺乏自有影院网络,但与东南亚的国泰院线关系密切,几乎如一家人般紧密。
这也是邵氏过于强势,迫使嘉禾与国泰联合抗衡的原因,否则将被其逐步吞并。
这是邵氏、嘉禾、金公主三家院线的基本格局。
姚可可未能见到邵六叔和邹闻怀,但两人因她的大胆提议而发笑。
加之公司近期有重磅作品上映,便婉拒了《逃学威龙》的安排。
不过,他们的拒绝并不彻底,只是将其排在非黄金时段,如白天或深夜。
这次轮到姚可可直接拒绝。
当她找到金公主的负责人雷绝坤时,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看过电影后,他认为质量尚可,同意让《逃学威龙》进入黄金时段放映,但提出一个条件:
东正传媒需挂靠金公主院线,未来所有由东正制作的影片,金公主享有优先播放权。
雷绝坤底气十足,因为这部电影既不会在邵氏也不在嘉禾上映,唯一选择就是金公主。
此外,他还坚持要见东正传媒的实际控制人。
霍曜听后一怔,说道:"要见我?"
“没错!”
姚可可点头,语气带着几分恼意,“我觉得他肯定看出了《逃学威龙》是一部好电影,甚至可能想投资东正传媒。”
霍曜微微一愣:“一部电影而已,你未免太担心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