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身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如同带着无形的力量,直接打散了玄德笼罩在痛苦中的意。他不再隐晦,直接指出那奇士的身份、居所。将伏龙、凤雏这两个水镜先生留下的充满玄机与天命预示的名字,与诸葛孔明和庞士元对上了号。评价孔明“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盖天下一人也!” 这不是谦虚,而是一个对自身“意”与心法有着清晰认知的顶级谋士,对另一个更高层次、能够影响更大维度力量的存在的,发自内心的判断。他知道自己被利用被束缚的弱点,但他推荐的那位,或许其意更加纯粹,与天地法则更契合。
玄德如梦初醒!“卧龙、凤雏”,这两个在脑中盘旋已久、承载着改变气数和安天下希望的符号,在此刻被具体化为人名。这份顿悟带来的狂喜瞬间冲淡了离别的悲痛。徐庶走马荐诸葛,不仅仅是一次人情的往来,更是天命、心法、人际网络与徐庶个人“意”在最后关头推动下的关键一步!这就像是冥冥中的“气数”在此刻完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
而徐庶别过玄德后,又直接赶往卧龙冈,相见孔明。他的劝说:“临行时,将公荐与玄德。” 在徐庶看来,自己被程昱心法所困,无法全力辅佐玄德,那么就将这个能够完全胜任的、甚至是自己无法企及的奇才引荐给玄德。然而孔明的那句“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则表明,他的出世自有其“意”和法则。他不会任由他人摆布或推荐,更不会让自己成为任何势力的“祭品”,他需要明主以足够的真诚、意念和尊敬亲自求访。徐庶的“荐”虽然出于好意,但在孔明眼中,或许触碰了他对自身“道”与“位”的坚持,是对他伏龙身份的一种轻慢。这份拂袖而去,展现了诸葛孔明非比寻常的“意”——超然、独立、不被凡俗规则所限。他等待的,是能够感知他“意”的存在,并以足够虔诚的“意”来请求他出山的明主。
徐庶奔赴许昌,赴那看似孝道驱使、实则充满阴谋与痛苦的囚牢;而刘备,带着水镜和徐庶留下的希望之光,以及身后两位显圣虎将和那匹奇特的的卢马,开始向南阳隆中进发,去拜访那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气数,引领新的意与气格局的伏龙。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三国野史!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