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年间,大唐可是多灾多难的,现在是贞观二年,李恪暗道不好,今年可是会有蝗灾的,要是李二这么穷,怎么应对灾害。
见杨妃愁眉,李恪便说道:“娘亲,小愔就还是让他在我这里,我打算教他些东西。”
“可是刚才那两篇文章?”杨妃一惊。
“当然不是,既然给了父皇了,自然不会这时候拿出来,我刚才说了,在梦中所学甚博,还在整理,我想教他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
李二朝堂被世家官员垄断,现在皇家有了名篇问世,自然要拿出来压世家一头,让世家看看,皇家不仅马上得天下,文治更是成就非凡。
李恪在李二拿出来前,自然不会先拿出来。
“好好好,娘亲对愔儿也是无法教导了,还是要靠你来教导。”杨妃大为满意地点点头。
-----
两仪殿。
李二回到两仪殿,见长孙在浇花,便心情愉快地对着长孙皇后道:“观音婢,高明可以名垂青史了。”
高明便是太子李承乾的字。
“什么?高明名垂青史,二郎莫不是在说什么胡话?”长孙被李二这莫名的一句弄得有些找不到北。
“嘿嘿,这几张纸,你一看便知,我的眼力你可是知道的。”
李二的眼力,长孙倒是相信,秦王府十八学士、大唐这些将帅基本上都是李二挖掘出来的。
把手中的水壶给了内侍,擦干净手,接过李二递过来的几页纸。
只是看了几眼,便是色变。
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幼年时家中遭遇大变,被驱离了长孙府,二人衣食无着,只得寄居在舅父高士廉家中。
舅父高士廉彼时在隋朝为官,不仅接收了两位外甥和外甥女,生活上照顾有加,还给了二人良好的教育。
“二郎,这这这,这是叫三字经,微言大义啊,是何人所着,可是愿意让给高明?”
说到这里,长孙语气也不禁有些发颤,实在是这等华章太过重要,以后可是用来教化万民的,若是转让给自己儿子,便是自己儿子也有些禁受不起。
李二微微笑道:“虽然这礼重了些,但若是转让给高明却是可以的。”
此时的文人还是颇有风骨的,对于拿文章去换取功名可以,毕竟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但若是转让,除非是师徒、父子、兄弟等关系,这种转让无痕可寻,世人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便是后世金字塔顶端的诺奖,也有父亲把成果给了儿子,让儿子成为诺奖得主的,世人也说不出个什么来。
长孙大喜道“可是太子少傅孔颖达孔卿家,若是他的话,这便合理了。”
李二却是哈哈大笑道:“若是孔家,断无可能转让给高明之理。”
长孙也知道想岔了,须知孔家传承千年,最重文华,若有这等华章问世,绝对会当成传家宝的,便是李二拿着刀剑相逼也没用。
“还有谁,可是太子少师李纲,若是他,也还说得过去。至于东宫其他宾客什么的,决无这等才情。”说到这里,长孙自以为猜中了。
李二却是摇摇头,“李少师也没这等本事能做出这等华章出来,观音婢你虽聪明,但也绝对猜不到了。算了,还是告诉你吧,这是恪儿做的?”
“什么?恪儿做的?听闻恪儿前两天昏迷过去了,现在可是好了,还做出了这等华章?二郎,恪儿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不说你不信,刚开始我也不信,看看字迹,刚开始是杨妃写的,后面的才是朕写的。”
“这么说,此事属实,恪儿可愿意把文章让给高明。”
“放心吧,恪儿可是个懂事理的,我刚一写完,他就说了,文章就署名太子,说是太子以后可是要继承大唐江山的,有了这两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以后便能尽收天下士子之心。”
“可是世人会否相信?”长孙对李恪放下心来,却又对太子李承乾不那么自信起来。
“就说高明长时间钻研,偶然间灵光一现,写出了这两篇华章便是。”李二自信地道。
----------
府里工匠们的速度很快,图纸上午才给,下午未时就送了过来了,李恪点点头,看来府里工匠工作效率不错。
次日一早。
李恪叫来自己名叫甘草的贴身丫环道:“叫梁王来我书房吧。”
甘草给李恪煮了一壶茶汤,见甘草还要加油盐酱醋什么的,连忙说道:“不用加其它东西,茶就是这样的,加其他东西,味道就变了,以后都按这样煮就好。”
甘草连忙应是,转身出了门。
不多时,李愔来了,见李恪微笑地看着他,不由说道:“哥,你可是怪我,想要揍我了?”
“说什么瞎话,哥怎么会揍你?来,坐下,喝茶。”
“小弟,你性子不爱学习,想必去弘文馆学习对你来说也是难受的很。”
“就是这话,哥,我看到书本就头疼,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读得进去书的?”李愔说罢抓耳挠腮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