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宗入阁的冲击波尚未平息,景王府又抛出了一颗震动朝野的重磅炸弹——三皇子朱翊钧,将迎娶镇守西北边陲、手握数万精锐边军的延绥总兵,靖国公郭震的嫡女郭氏为侧妃!
消息传出,整个京城官场为之哗然!联姻,从来不只是儿女私情,更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政治结盟!
靖国公郭震,那是在西北与蒙古诸部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悍将!性情刚烈,治军极严,在军中威望极高。他驻守的延绥镇,是拱卫西北门户的重中之重!其麾下的“靖边军”,更是以骁勇善战着称,是大明西北边陲的定海神针!
三皇子选择在自身势力因临清闸案和内阁之争受挫后,如此迅速地与这样一位手握重兵的边镇大将联姻,其政治意图昭然若揭!
这绝不仅仅是为了挽回颜面,更是公然在向太子、向朝野展示肌肉!他在寻求最直接、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
这是在向所有人宣告:即便被罚闭门,即便在内阁之争中失利,他朱翊钧依旧是那个拥有雄厚资本、足以撬动帝国格局的亲王!他并未放弃对那个至高位置的觊觎!
景王府一系的官员如同打了强心针,一扫之前的颓势,弹冠相庆。勋贵集团中一些本就亲近景王或与郭家有旧的,更是活跃起来。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投向景王府的目光中,敬畏与忌惮再次增多。
“三殿下好手段啊!竟能说动靖国公嫁女!”
“郭家那丫头,听说颇有乃父之风,弓马娴熟,可不是寻常闺阁女子!这门亲事…啧啧,分量十足!”
“靖国公镇守西北多年,门生故旧遍及九边!三殿下有了这门姻亲,等于在军中扎下了一根硬钉子!”
“看来,这储位之争,远未结束啊!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与景王府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宫的凝重。太子朱常洛看着手中关于这场联姻的详细报告,面色沉静,眼神却异常深邃。
他深知郭震的分量,更明白三弟此举背后的深意。这是在赤裸裸地挑战他的储君地位,是在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大冲突积蓄力量!
“殿下…” 东宫属官忧心忡忡。
“无妨。”太子放下报告,声音平静无波,“男婚女嫁,人之常情。三弟能结此良缘,亦是皇家之喜。” 他嘴上说得轻松,但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杯沿的动作,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这场联姻,最大的焦点在于皇帝的态度。
赐婚的旨意,是由皇帝身边的司礼监大太监亲自前往景王府和靖国公在京府邸宣读的。皇帝没有反对,这本身就是一种默许。然而,在整个过程中,皇帝既未对这场联姻表示特别的嘉许,也未对景王此举流露出任何不满或警告。他就像一个超然物外的棋手,看着棋盘上风云变幻,落子无悔,却始终不露声色。
这种微妙的态度,让朝野上下更加浮想联翩。皇帝究竟意欲何为?是对三皇子的一种补偿?是对太子的一种制衡?还是…在为某种更深远的布局做准备?
景王府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在这份喜庆之下,却涌动着冰冷的算计。书房密室中,刚刚摆脱闭门思过阴影的三皇子朱翊钧,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阴鸷笑容,正与几位核心心腹密议。
“岳父大人(指靖国公郭震)那边,已经联络好了?”朱翊钧问道。
“殿下放心!”一名心腹幕僚低声道,“郭总兵虽在边关,但态度明确!嫁女便是结盟!他已暗中联络了几位信得过的旧部将领,只待时机!”
“好!”朱翊钧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有了西北边军的支持,本王便有了立足的根基!太子?哼!他不过仗着嫡长之名和父皇的偏爱!论实力,论魄力,他拿什么跟本王争?”他顿了顿,声音转冷,“江南那边…沈万金、陈四海他们,资金转移得如何了?还有那个‘三爷’的残部,联系上了吗?”
“回殿下,资金转移顺利,已通过多条渠道洗白,正分批运往安全之处。‘三爷’的人…行踪诡秘,但已搭上线,他们似乎在谋划什么,需要一大笔钱…”
“给他们!”朱翊钧毫不犹豫,“告诉沈万金,钱不是问题!只要能给太子和李家父子制造足够大的麻烦,动摇漕运新法,掏空他们的根基!本王重重有赏!江南,就是本王的钱袋子,也是埋葬他们美梦的泥潭!”
一场盛大的婚礼,掩盖着冰冷的交易和汹涌的杀机。景王府用联姻在棋盘上落下了一颗沉重的砝码,重新搅浑了京城的局势。
太子与景王的角力,从朝堂延伸到了军界,变得更加凶险莫测。
而皇帝那沉默而深邃的目光,依旧笼罩着一切,无人能窥测其真正的意图。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