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接过竹简,看了看。远处,一个县吏正给农夫们分发新铁犁,笑容里没有往日的倨傲。他忽然想起昨夜核对法典时,发现每个条文后面,都被学子们悄悄注上了某月某日某地发生的案子——那些血淋淋的教训,才是法典真正的骨头。
“加上吧。”卫鞅把竹简递给赵亢,转身往县府走去。三百六十枚竹简在怀里沉甸甸的,像揣着整个秦国的未来。
路过五羊皮馆时,他听见里面传来喝彩声。一个老秦人正拍着桌子说:“如今好啊!丢了牛能抓到贼,种地多了能得赏,连咱奴隶都能当公士!”另一个声音接道:“前儿个我去缴粮,县吏给我算得清清楚楚,一文都没多要!”
卫鞅脚步顿了顿,嘴角扬起抹浅痕。三年前他初到栎阳,这里的客栈都挂着魏韩旗号,如今再看,“秦”字旗已插遍了街头巷尾。
回到偏院时,士子们正在给法典编索引。赵亢拿着枚竹简,兴奋地说:“左庶长,咱们给法典起个名吧?叫《秦律》如何?”
卫鞅望着窗外,渭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像条金色的带子。他想起李悝临终前的嘱托,想起秦孝公案头的河西地图,想起黑坨子在田埂上耕作的背影。
“叫《商君书》吧。”他轻声道,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笃定。
阳光穿过窗棂,落在那六个漆木箱上,“秦”字在光影里浮动。远处的军营传来操练声,整齐划一,像极了竹简翻动的节奏。卫鞅知道,这部法典不会一蹴而就,未来还会有无数次修改,但只要秦人心里有了法的影子,秦国东出的那一天,就不会太远。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历代风云五千年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