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驷看着这些证据,心中也有了决断,他拍案而起:“诸位卿家,本太子深知先王推行新法的苦心,也看到了这些年来秦国在新法之下的巨大变化。如今,本太子决定,继续推行新法,望诸位能齐心协力,为秦国的繁荣共同努力。若有再敢妄议废除新法者,定不轻饶!”
甘龙等人见太子驷如此坚定,心中虽愤恨不已,却也不敢再多言,只能暂且退下,可他们并未就此罢休,依旧在暗中谋划着如何扳倒卫鞅。
第六章:危机四伏
卫鞅虽然在朝堂上暂时稳住了新法的推行,可他心里清楚,危险依旧无处不在。甘龙等人的暗中动作越来越频繁,他们一方面在朝中拉拢更多对新法不满的官员,试图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另一方面,又在民间散布各种诋毁新法和卫鞅的谣言,企图扰乱民心。
在栎阳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就能听到一些流言蜚语,有人说卫鞅变法是为了自己谋取私利,日后定会篡位夺权;还有人说新法会让秦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百姓们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这些谣言越传越广,让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心中也产生了疑虑。
同时,秦国边境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迹象。原本与秦国交好的一些邻国,见孝公去世,秦国局势动荡,便开始蠢蠢欲动,时不时地在边境挑起一些小摩擦,试探秦国的底线。
卫鞅一边忙着处理朝中事务,稳定新法的实施,一边又要派人去边境安抚局势,加强防备,可谓是忙得焦头烂额。
而在这忙碌之中,他还察觉到了身边似乎有内鬼。好几次,他与太子商议的应对之策,总能被甘龙等人提前知晓,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阵营里出现了叛徒。
为了揪出这个内鬼,卫鞅不动声色地设下了一个局。他故意放出一些假消息,佯装要对旧贵族们采取重大行动,然后暗中观察着各方的反应。
终于,经过一番排查,他发现了那个隐藏在身边的内鬼,原来是一个平日里看似忠厚老实的小吏,被甘龙等人收买,一直在为他们传递消息。卫鞅当机立断,将此人秘密处置,同时也加强了对身边人的审查,以防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可尽管如此,秦国面临的危机依旧没有解除,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卫鞅深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第七章:变法坚守
面对重重危机,卫鞅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决定主动出击,进一步巩固新法在秦国的根基。
他先是亲自前往各地巡视,深入民间,与百姓们面对面交流,向他们解释新法的好处,澄清那些谣言。百姓们看到卫鞅如此亲民,又听他耐心细致地讲解,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对新法的拥护也更加坚定了。
在巡视过程中,卫鞅还发现了一些新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便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官府的政令传达不够及时,导致部分百姓对新法的理解出现偏差。卫鞅便下令在各地增设驿站,加快政令传递的速度,同时派遣有学识的官员到基层去,为百姓答疑解惑。
回到朝堂之上,卫鞅又向太子驷提议,对那些严格遵守新法、为秦国发展做出贡献的官员和百姓进行大规模的表彰,树立榜样,让更多的人看到新法带来的好处。太子驷欣然同意,一场盛大的表彰大会在栎阳举行,那些因耕织、军功等获得赏赐的百姓们走上高台,接受众人的赞誉,他们的故事也在秦国各地流传开来,激励着更多的人积极响应新法。
此外,卫鞅还着手整顿军队,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他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将领,更新了武器装备,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训练计划。秦军在他的整治下,战斗力更上一层楼,让那些想在边境滋事的邻国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对于甘龙等旧贵族的反对势力,卫鞅也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他暗中调查那些旧贵族的违法违纪行为,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后,对其中一些情节严重的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对那些愿意顺应新法、支持变法的旧贵族,则给予一定的安抚和好处,让他们逐渐转变立场,不再与新法为敌。
在卫鞅的不懈努力下,新法在秦国的推行越发稳固,尽管依旧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已无法撼动新法的主导地位。
第八章:内忧外患
然而,秦国的安稳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卫鞅好不容易稳住国内局势的时候,外部的威胁却突然加剧了。
魏国、赵国、韩国等国见秦国在孝公去世后不仅没有陷入内乱,反而在卫鞅的带领下继续蒸蒸日上,心中十分忌惮,于是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联军,准备对秦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消息传来,秦国朝堂上下一片哗然。不少大臣面露担忧之色,毕竟这次面对的是多国联军,实力不容小觑。
甘龙趁机在朝堂上煽风点火:“殿下,这都是卫鞅变法惹的祸啊,如今各国联军来犯,秦国怕是难以抵挡,若不赶紧废除新法,向各国求和,秦国必将大祸临头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