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计救左宗棠】
咸丰九年(1859 年)春,草长莺飞时节。
肃顺,此时已升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等要职,同时身兼御前大臣。
一日午后,肃顺刚吃完饭,翘着二郎腿,正悠然品着茶。
“哒哒哒”脚步声传来,门帘一挑,幕僚沈敬庭走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皇上要斩左宗棠!”
(左宗棠,这位来自湖南的才俊,日后成为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其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名垂青史。)
但此刻,他还是无名之辈,不过是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
“怎么?”肃顺听闻此言,手中端着的茶盏停在半空,“沈先生,你从何处听到的消息?”
“大人,我与左宗棠交情匪浅。受朋友所托,特来恳请大人出手搭救宗棠。
他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沈先生,快说说左宗棠出了何事?”
肃顺通过与湖南的曾国藩、胡林翼等人交往,知晓左宗棠才华出众,对他略有了解。
肃顺虽是旗人,却与湖南这帮汉人关系颇为融洽。
他向来看不起八旗子弟和绿营兵,对这些无能之辈嗤之以鼻,全力支持这些湖南帮的汉臣,发展地方武装。
“大人,事情是这样的,左宗棠身为骆秉章的幕僚,协助骆大人处理军务。
在一次例行检查中,他发现永州镇总兵樊燮存在冒领军需的情况,便如实汇报给了骆秉章。
此举激怒了樊燮,他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亲信。官文为樊燮辩解,坚称并非冒领。
相反,他还反过来弹劾左宗棠诬陷朝廷命官。
骆秉章则极力为左宗棠辩护,如此一来,总督和巡抚之间矛盾激化,
此事最终惊动了皇上,皇上一怒之下,迁怒于左宗棠,下令‘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皇上这是想以杀左宗棠来平息总督和巡抚之间的矛盾啊。
大人,如今这事越闹越大,您若不出手相助,左宗棠必死无疑。”
“荒唐!长毛闹得正凶,他们却内部争斗!此事我管定了,我这就去面见圣上。”
肃顺是急脾气,说着起身要进宫。
“大人,大人,且慢!此事您不能直接出面保人。”沈敬庭赶忙阻拦。
“为何?”
“大人,满汉官员结交多有禁忌,况且这是皇上的密旨。
若大人贸然出面,极易引起皇上怀疑。
认为大人与湖南帮存在瓜葛,而皇上最为忌惮的,便是满汉官员拉帮结派。”
“先生,那我该如何做呢?”
“大人,您不妨找到郭嵩焘,让郭嵩焘通过其他汉族大臣,上折联举左宗棠,以此制造舆论声势。”
(郭嵩焘也是湖南牛人,湘军创建者之一,大清首位驻英法公使。)
肃顺都听呆了,感觉事情并不简单。
沈敬庭最后附在肃顺耳旁,“大人您如此这般,左宗棠必劫难逢生。
“妙计,沈先生果然智谋双全。”肃顺满脸微笑交口称赞。
“……”
随后,肃顺依计而行,郭嵩焘一点就透,他找到大理寺少卿潘祖荫,请求他上奏折为左宗棠求情,并送上三百两银子。
潘祖荫在奏折中,对左宗棠大加赞扬:“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
与此同时,湖北巡抚胡林翼也上奏为左宗棠开脱,在奏折中提及左宗棠智谋双全。
各方一起用力,咸丰一时拿不定主意,便询问肃顺的看法。
肃顺故意沉吟片刻,“皇上,微臣对左宗棠了解并不多。
不过,潘祖荫和胡林翼皆是国家栋梁,德高望重,他们所言应当可信。”
肃顺此招名为欲擒故纵,接着他又说道,
“微臣听闻,林则徐林公曾将自己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写成对联,赠予左宗棠。”
说罢,肃顺偷偷观察咸丰的反应,见其神色微动,似心有所动。
于是,他趁热打铁,继续施加影响:“皇上,微臣还听闻‘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
肃顺原本并不知晓这些说辞,皆是沈敬庭提前悉心教导的。
而后,肃顺开始力陈左宗棠的重要性,向咸丰帝指出,
在太平天国运动等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朝廷正迫切需要左宗棠这样的人才,以稳定局势、对抗叛乱。
他还特别提醒咸丰帝,若因谗言错杀忠臣,必将动摇朝廷根基,影响国家大局。
咸丰经过一番权衡,最终采纳了肃顺的建议,收回了对左宗棠的缉拿令。
不仅如此,在肃顺的引导下,咸丰提拔左宗棠为四品京堂候补,
肃顺不仅对左宗棠加以保护,对曾国藩、胡林翼等汉族将领,更是全力支持。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咸丰急需像肃顺这样的强硬人物,因此肃顺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当时,有满族大臣弹劾曾国藩拥兵自重,曾国藩训练的湘军达到了七八万之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