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请示朝廷,慈禧回了两个字——“没钱”
没钱,他就把自己的俸禄全投进去,再顶着压力裁掉滥竽充数的绿营兵,省下军饷补窟窿。
没技术,就从英国、德国请工程师,再逼着本地工匠跟着学。
当地土着人拦路?他不派兵硬打,反而带着糖和布匹进山,跟头目们喝酒:
“铁路通了,你们的木材、樟脑能运出去换银子,孩子能去台北念书,不比守着山窝强?”
番人开始支持。
最险的一段在狮球岭,山高石头硬,炸山的火药总不够。
刘铭传就带着士兵和民工,用钢钎凿、用麻绳捆着往下吊,硬生生在悬崖上开出一条路。
有次他亲自下到几十丈深的沟里指挥,碎石砸中了额头,血流进眼睛里,他抹把脸,继续喊号子。
三年后,当第一列蒸汽火车呜呜地驶过基隆河大桥时,两岸的百姓和番人都看呆了。
“……”
“光有铁路不够,得有会开火车的人。”刘铭传琢磨着,又在台北办起了西学堂。
课堂里,洋教授讲着化学公式,学生们却盯着窗外操场上的炮兵操练。
刘铭传特意让人把兵工厂的车床、火药配方搬到学堂后院,告诉学生:“
念书不光是背诗,得会算炮弹轨迹,能看懂洋文图纸,才叫真本事。”
他还办了个“番学堂”,招了些少数民族孩子。
有人劝他:“番人野得很,教不出啥名堂。”他把眼一瞪:“都是中国人,凭啥他们不能念书?”
有个叫阿里郎的高山族少年,刚入学时连汉话都不会说,总躲在柱子后。
刘铭传就每天给他吃偏饭,在桌子上用手指写下“台湾”二字教他念。
后来阿里郎成了台湾第一个火车司机。还有的学子跟着工匠们,造出了台湾自产的第一门后膛炮。
台湾的GDP嗖嗖往上涨。
只是他这巡抚当得太“折腾”,弹劾他的奏折堆成了山——有人骂他“崇洋媚外”,有人告他“搜刮民财”。
实际是他动了守旧派的蛋糕!
1891年,刘铭传累得咳了血,看着刚建成的澎湖炮台图纸,叹口气:
“老子治台七年,该修的路、该防的海、该教的人,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看后人了。”
离台那天,台北的百姓和番人挤满了码头,有人捧着米饭,有人抱着刚收的稻谷,往他船上塞。
刘铭传站在船头,望着这片留下他血汗的土地,摸了摸脸上的麻子,突然笑了——
这刘大麻子的名号,也算在台湾扎下根了。
【终极谢幕】
1895年,甲午战败。
李鸿章赴日签下《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
同是安徽名人,李鸿章出卖台湾,刘铭传保护发展台湾,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病榻上的刘铭传听到消息,一口老血喷在床单上:
“十年心血……竟成嫁衣!”
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十二,六安刘新圩。
一代铁血巡抚,带着不甘闭上了眼。
临终前他叨咕:“若有来世,必斩倭寇……”
喜欢清宫秘史十二章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清宫秘史十二章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