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8月5日,阳光明媚,东北某分局的人事处迎来了一位年轻的报到者——刘再远。他步伐轻快地走进办公室,脸上洋溢着对新工作的期待。
然而,人事处的干事小张却显得有些冷漠。她头也不抬,随手扔给刘再远一张分配表,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刘再远并未在意,他接过分配表,认真地填写起来。
填完后,刘再远双手将表格递给小张。小张这才缓缓拉开抽屉,拿出公章,在表格上盖了章,然后面无表情地说道:“去三楼小会议室培训一周。”
刘再远道了声谢,便转身离开人事处,前往三楼寻找小会议室。这栋分局办公圈楼有些年头了,走廊里弥漫着陈旧的气息。刘再远在三楼转了一圈,眼看就要回到原点,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那间小会议室。
他轻轻敲了敲门,然后推开门走了进去。室内坐着十几个学生模样的男男女女,他们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翻看资料,讲台上却空无一人,并没有授课老师的身影。
刘再远在后排找了个空位坐下,尽量不引起他人的注意。然而,坐在前排的一个男生还是注意到了他,回过头来好奇地问道:“你咋才报到?我们都培训好几天了。”
刘再远微微一笑,解释道:“我有点事耽搁了,不好意思啊。”他的态度很是热情,让人感觉很亲切。
男生似乎对刘再远的回答很满意,继续问道:“你是学什么的呀?”
刘再远简洁地回答道:“电子。”
“中专没有这个专业啊?你是本科?”前面的男生一脸惊讶地转过头来,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刘再远的钦佩和敬仰之情。
刘再远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这个简单的动作就算是对男生问题的回答了。
男生见状,似乎明白了刘再远的意思,他知趣地转回头去,不再继续追问下去。然而,尽管他没有再开口,但从他微微颤抖的肩膀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激动并没有完全平息。
小会议室里的空气闷得像口密不透风的蒸笼,窗玻璃上蒙着层经年累月的灰,把八月正午的日头滤得昏黄。刘再远刚坐下,后颈就沁出层细汗,他下意识摸了摸口袋,指尖触到洗得发白的手帕。
前排那男生还在小声跟旁边人嘀咕,字眼飘过来几个:“……本科呢……难怪敢迟到……” 刘再远没接话,从考究的皮包里抽出个那个年代很少见的精致白钢水杯,拧开盖子抿了口凉白开。
这包还是在集团任总经理时买的。如今二年过去,皮子的质地还是那样柔软,新鲜如初。
“哎,同学,借支笔呗?” 斜对过一个扎马尾的女生忽然凑过来,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我的笔没水了。”
刘再远从包里摸出支黑色金笔递过去。女儿惊呀的看着笔杆说道:“这么好的笔真少见。”然后回到坐位去写东西去了。
等她飞快写完,把笔还回来,顺手从包里掏出块包装精美的巧克力递过来:“谢啦,这个给你。”
刘再远摆摆手:“不用,举手之劳。”
“拿着吧,我妈给带的,进口的呢。” 女生笑得挺甜,把巧克力往他桌上推了推。包装纸上印着看不懂的外文,金箔似的闪着光。
刘再远还是摇头:“真不用,我不爱吃甜的。” 他说的是实话。当总经理时,食堂的甜品他从不吃,嘴里也品不出多稀罕的味。
女生有点尴尬地收回手,转了回去。前排那男生又回头瞥了眼,嘴角撇了撇,像是在说“装什么清高”。刘再远没在意,他正低头看桌上的培训手册,纸页边缘都卷了角,不知道被多少人翻过。
下午三点多,终于进来个穿制服的中年男人,板着脸往讲台上一站:“都别说话了!我是负责安全培训的王老师,今天给你们讲讲安全规范。” 他手里捏着个用罐头瓶做的水杯,往桌上一顿,“砰”的一声,吓得后排两个女生缩了缩脖子。
王老师讲得干巴巴的,从着装要求说到对安全用品的使用,唾沫星子溅在讲台上的教案上。刘再远听得认真,手里那金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
旁边有个人在偷偷玩手机积木块游戏,屏幕亮得刺眼,刘再远瞥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他兜里揣的是台当时最新款的摩托罗拉手机。
中途休息时,那男生凑过来,故意把手机往刘再远眼前晃了晃:“刚买的,一千多,我爸托人从深圳带的。” 。
刘再远“嗯”了一声,继续整理笔记。
“你不用手机?” 男生追问,语气里带着点优越感。
“用啊。” 刘再远从裤兜里掏出那台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屏幕整整比那个男生的手机大了一倍。”
男生盯着看了半天,像是见了什么稀奇物,突然笑了:“哥,你这台真高档啊?” 周围几个人也跟着笑起来。
刘再远没笑,只是把手机揣回去:“挺好使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