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厚而弃浮薄絶华伪而居其眞实远者
彼也近者此也近者求诸己远者求诸人
不强知他事而自取己眞
黄茂材曰古今一时也万物一物也无有
前後之异人以智强推测之或得其一二
则自矜耀以爲有先见之明而不知其愚
莫甚焉何则用智者见物而不见道苟不
见道谓之愚可也所谓大丈夫者爲其有
高世之见而不徇於流俗者也以礼爲忠
信之薄不处而处於厚以前识爲道之华
不居而居於实非有高世之见而不徇於
流俗者能之乎去彼取此者道也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
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爲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御注曰庄子曰通於一万事毕致一则不
二抱一则不离守一则不迁能知一则无
一之不知不能知一则无一之能知昔之
得一者体天下之至精物无得而耦之者
故确然乎其上者纯粹而不杂隤然乎其
下者静止而不变至幽而无形者神也得
一则不昩至虚而善应者谷也得一则不
穷万物以精化形故得一以生侯王以独
制衆故得一以爲天下正自天地以至于
侯王虽上下异位幽明散殊而天之所以
清地之所以宁侯王之所以爲天下正非
他求而外铄也一以致之而已故曰其致
之一也
碧虚子陈景元曰一者元气也庄子曰气
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又曰虚室
生白吉祥止止天者纯阳之气且天得之
故能刚健运动穹窿广覆垂象清明万物
资始地者纯阴之质且地得之故能信顺
柔弱盘礴厚载安宁不动万物资生神者
妙万物以爲言且神得之故能通变无方
反覆不穷正直灵响应物无尽谷者谿之
絶深且谷得之故能气运水注盈满不竭
万者数之大物者形可见且物得之故能
生生成成而不歇灭侯王者人主也且侯
王得之故能永有大寳无思不服而爲天
下平正夫上五事能致清宁灵盈生者皆
由君道正之使然也正者得其冲一之谓
也
涑水司马光曰一者道之予物之祖也故
莫不頼之以成功以事言之常乆不已所
谓一也
颍滨苏辙曰一道也物之所以得爲物者
皆道也天下之人见物而忘道天知其清
而已地知其宁而已神知其灵而已谷知
其盈而已万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爲
天下贞而已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
焉耳
陆佃曰入於一道将得出於一道将失一
者有无之界也列子曰一者形变之始庄
子曰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天尊地卑故
言天而地次之天地之间虚而不屈动而
愈岀者不可知之神也故神次之万物盈
於天地之间所以生且死者听乎神而已
故言谷而万物次之侯王者所以法夫四
者而以宰万物者也故侯王次之
达眞子曰道之混同则归於一故得一者
得其道之混同者也
陈象古曰一者大道之妙用也致至也至
其妙用之理也
叶梦得曰前既离道爲德以迹观之盖析
而有二矣恐天下遂认其二而不知其一
者未尝亡也故於是复极言之一者何也
庄周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
一而未形此道之将判万物总焉而不能
外者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自是而往巧
历所不能算矣其在易自天一而降积之
爲天地之五十五衍之爲大衍四十九而
所谓一者终藏而不见岂非散於天地万
物之间无往而不在人无得而窥之者欤
是以自天而清至王侯之贞概而论焉未
有不得而能立者
黄茂材曰夫盈於天地之间何可以数计
皆不离乎一物始於一一即一也一生二
二即二一也二生三三即三一也三生万
物万物即万一也自此推之至於恒河沙
数即恒河沙数一也故知乎一恒河沙数
可得而知其致之宁非一乎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
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
恐灭侯王无以爲贞而贵高将恐蹶
御注曰天职生覆地职形载裂则无以覆
发则无以载神依人而行者也歇则无所
示谷受而不藏者也竭则莫之应聚则精
气爲物得一以生故也散则游魂爲变失
一以灭故也惟正也故能御万变而独立
万物之上无以爲正而贵高将不足以自
保能无蹷乎
碧虚子陈景元曰无以者致诫之辞也阴
阳书曰天裂者阳气之不足君德之衰微
也地震者阴气之有余臣道之失职也已
上虽叙天地等事会归戒于侯王侯王尚
尔况黎庶乎
颍滨苏辙曰致之言极也天不得一未遽
裂也地不得一未遽发也神不得一未遽
歇也谷不得一未遽竭也万物不得一未
遽灭也侯王不得一未遽蹶也然其极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