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立刻解释来源,而是先定下了基调——恐惧与谨慎。这是最能让二舅产生共鸣的情绪起点。
“家里的变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林阳一个人有多大能耐。”林阳的声音平稳,语速不快,确保每个字都清晰地传递,“根子,还在姥爷身上。”
他抛出了第一个关键点:“您还记得姥爷早年跑单帮的朋友,‘赵大脚’赵叔吗?”
黑暗中,王建设似乎微微动了一下。这个名字,他依稀有些印象。
“赵叔路子野,这些年一直没断。南边有些地方,比咱这松快点。”林阳开始编织半真半假的网,“他手里,能弄到点计划外的‘富余’东西——白糖、好点的布、稀罕的零件,甚至……偶尔有点肉。” 他刻意模糊了“肉”的来源和数量。
“我在机械厂当采购,借着工作的便利,认识些需要这些‘调剂’的人。一来二去,就帮着赵叔牵线搭桥。他念着姥爷当年帮他藏‘后手粮’的情分(王家庄地窖事件的关键掩护),也看我带着妹妹不容易,每次交易,都分我一份辛苦钱。” 他强调了“辛苦钱”和“分润”的性质,暗示并非暴利。
“这些年,省吃俭用,加上赵叔分的那点,还有……”林阳顿了顿,声音更低,“姥姥压箱底的老物件,我……我找人熔了点金子(签到黄金的合理出处),才一点点攒下了些家底。买县城那房子,位置偏,又破旧,价格其实没外人想的那么高,加上姥爷卖粮攒的钱(粮站记录),还有……”
他抛出了第二个重磅炸弹——公安局的表彰函!
“前几个月,我碰巧帮了公安局一点小忙,提供点线索,帮着抓了几个坏分子。” 他轻描淡写,刻意模糊具体事件,“局里给了点奖励,算是表彰。那笔钱,加上之前的积蓄,才勉强凑够了尾款。手表,也是用那笔奖金买的,工作需要,看个时间方便。”
他适时地解释“奢侈”生活的根源:“至于吃肉、吃罐头……二舅,不瞒您说,谁不想让家里人吃点好的?小雨前两年饿得皮包骨头,我看着心疼!姥爷姥姥年纪大了,也得补补。我抠抠索索,攒上几个月,才敢偶尔买点,给小雨解解馋,给老人补补身子。那罐头,是上次小雨生病,实在没胃口,我才狠狠心买的……就买了那一瓶。”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底层小人物挣扎求生的辛酸和对家人朴素的疼爱,情真意切。
最后,他提到了王癞子,这是证明他“谨慎”和“有能力自保”的关键案例:
“王癞子那事儿,二舅您可能也听说了。他眼红举报我,说我钱来路不正。结果呢?” 林阳的声音带着一丝冷意,“革委会来查,我有厂里的证明,有姥爷卖粮的记录,有公安局的表彰函!他王癞子自己手脚不干净,偷了队里的备战粮,人赃并获!这叫天网恢恢,咎由自取!也证明了我林阳行得正,坐得直!不怕查!”
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1. 核心来源:姥爷故友“赵大脚”的“渠道”和“分润”,辅以家庭副业(姥爷卖粮)和祖产(熔金)。
2. 关键掩护:公安局的匿名功劳和“奖金”。
3. 生活改善:源于对家人的关爱和长期节省下的“偶尔奢侈”。
4. 危机处理:成功化解王癞子举报,证明清白和手段。
黑暗中,林阳说完,便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坐着,承受着二舅那锐利目光的审视。他能感觉到那目光在自己脸上反复扫视,仿佛要穿透皮肉,看透他脑海中的每一个念头。空气再次凝固,只剩下两人细微的呼吸声在寂静中交织。
良久,久到林阳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回音。黑暗中,才传来王建设一声极轻、却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般的悠长叹息。
“好小子……” 声音依旧低沉,却少了之前的冰冷,多了几分复杂的感慨,“有本事,更有良心!”
紧接着,是更低的、几乎贴着地面的、带着军人特有决断的声音:
“记住,第一是安全!”
“你做的……是为家,也是为国藏器于民!”
“这事,到我这儿为止。”
黑暗中,林阳紧绷的神经骤然一松,后背不知何时已被冷汗浸透。他听懂了二舅的潜台词:默许,保护,以及最珍贵的信任。这场最严峻的“内部审查”,在鹰眸的审视与智慧的应对中,终于涉险过关。
喜欢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