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工作室里,黄邪也看到了这条新闻。他看着那张照片,不禁笑了起来:“要不是今天一整天都和他在一起,看到这样的文章,说不定我还真会相信呢。”
古老摘下老花镜,用手指轻轻擦拭着镜片,然后将它放在了桌上。镜片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要不咱们发个声明吧?”古老提议道。
黄邪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没必要。如果连这样的打击都承受不了,还谈什么参加文化交流呢?到时候,那些外国的媒体可不会像这些人这么客气。”
林月梅走进电梯,看到了这条新闻,她立刻指挥着人去做危机公关。然而,陈星尘却笑着制止了她:“这种时候,不回应才是最好的回应。随他去吧,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就在这个时候,网络世界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而这场讨论的焦点人物,正是陈星尘。
支持他的人对他推崇备至,将他视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怪才。他们惊叹于陈星尘的才华,只要听到别人的故事,他就能迅速创作出与之心境高度契合的歌曲。这些歌曲犹如天籁之音,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深深的情感,仿佛拥有一种直击人心的魔力。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陈星尘恶语相向,将他贬低为一个只会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他们认为陈星尘的音乐缺乏内涵,只是靠一些博人眼球的手段来吸引关注。
就在这场争论愈演愈烈之际,阿美利肯的知名音乐制作人John Kim突然横插一脚,公然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对龙国音乐的诋毁言论。他的言辞异常嚣张,毫不掩饰地称龙国音乐全是垃圾,甚至大放厥词地说:“龙国音乐不过是文化速食,毫无深度与底蕴,只不过是短暂的潮流泡沫,一吹就散。”
陈星尘对于这件事情并未发表任何看法,他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即将开始的节目上。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陈星尘的声音也如夜空中的星辰一般,轻轻地飘入了听众们的耳中。
“晚风轻摇银河碎,我是陈星尘。”他的开场白简洁而富有诗意,仿佛一下子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梦幻与浪漫的世界。
陈星尘接着说道:“每当夜幕垂落,我总觉得每个灵魂都藏着独属的星光。这星光或许是深夜加班时窗角的那一抹月光,或许是与老友碰杯时的那一阵爽朗大笑,又或许是那些未曾说出口的遗憾与温柔。”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过听众们的心田,引发了大家对生活中那些美好瞬间的回忆和思考。
然后,陈星尘向听众们发出了邀请:“现在起,把你的故事交给我吧。你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片段,也可以拨打‘星夜专线’,与我分享你的心事。我会为最触动我的3个故事,量身谱写专属旋律。让你的心事化作音符,在星河里漂流成歌。”
最后,陈星尘用充满期待的语气说道:“今晚,让我们以星为纸,以声为笔,把人间烟火写成最温柔的宇宙共振。等你说故事,我来谱星光。”
凌晨二点零七分,陈星尘的视线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牢牢地定在了留言屏幕上。这条留言的字体透露出一种老式键盘输入的独特顿挫感,仿佛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被敲出来的。而末尾的那几个句号,更是让人感觉有些异样,它们似乎被某种不知名的水渍浸染过,显得模糊不清,就像是被岁月侵蚀的旧账本一样。
陈星尘凝视着这些句号,不禁想起了那些他曾经见过的旧账本。那些账本的边角早已被时间磨出了毛边,但依然固执地洇着蓝黑墨水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这条留言,也给人一种类似的感觉,它似乎承载了留言人许多的情感和回忆。
留言人的网名叫“巷口老榕树”,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一棵古老而坚韧的大树,默默地守护着某个角落。而他的头像,则是一张泛黄的集体照,照片上有二十几个穿着花衬衫的少年,他们挤在骑楼下,背后是“宝成冰果室”的生铁招牌。这张照片充满了怀旧的气息,让人不禁想要知道这些少年们的故事。
留言的内容是这样的:“陈老师,我们这帮囝仔人在西门町扛了三十年的旗,上个月阿财在医院拔氧气管前,还抓着我的手说想听《爱拼才会赢》以外的江湖。”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了很多信息。陈星尘可以想象到,这些人在西门町度过了漫长的三十年,他们或许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扛过了各种困难和挑战。而阿财在临终前的愿望,也让人感到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深深无奈和遗憾。
陈星尘微笑着向后台示意连线,稍等片刻后,电话那头传来了老人的声音。
“叫我阿雄就好啦。”老人的语气有些沧桑,但却透露出一股豪爽之气。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着什么,然后接着说道:“我们那个时候混兄弟,讲究的就是‘风柜来的人’那种肝胆相照的义气啊!你看看当时的录像带,周润发叼着牙签的那个镜头,当年全宝岛的小弟们都争着模仿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