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斗犹如一座雕塑般端坐在梦幻量子计算机前,他的目光犹如被磁石吸引一般,紧紧地锁定在屏幕上那篇深入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文章上。他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渐行渐远,最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恍然大悟,通过暗物质眼镜所观察到的暗物质世界,宛如冰山一角,仅仅是一个虚幻的表象而已。受限于暗物质眼镜当前的技术瓶颈,我们犹如被蒙住双眼的盲人,无法真正窥探到暗物质的庐山真面目。然而,随着人类对暗物质世界锲而不舍的钻研和探索,齐斗坚信,终有一日,人类将能够揭开暗物质世界那神秘莫测的面纱,一窥其本质的真容。届时,许多目前人类难以解释的谜团,或许都将如拨云见日般迎刃而解。宇宙存在的底层逻辑,亦将如画卷般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星球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宛如一叶扁舟,不仅受到引力这股强大力量的牵引,更主要的是暗物质的存在,它犹如无形的巨手,默默地托举和支撑着星球,它又似灵动的水流,具有浮力。我们所目睹的世界,不过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真正的世界远比我们所能看到的更为辽阔,更为错综复杂。齐斗激动地站起身来,他感觉自己仿佛触碰到了世界的真谛,那些曾经在脑海中萦绕不去的疑问,似乎在这一刻都找到了答案。
一、活体矩阵:暗物质的神经图谱
在银发星港的午夜时分,量子实验室内的冷光灯投射出幽蓝的光芒,映照着齐斗那紧锁的眉头。他正专注地凝视着面前的十二面体棱镜,突然间,棱镜发出了一阵急促的蜂鸣声。与此同时,表面的夸克晶体开始以一种特定的频率震动,这种震动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这正是暗界通讯中所使用的最高级别的警示信号。在实验室的另一端,王霞穿着她的白大褂忙碌着,她的身影在数据流中快速穿梭。她刚刚结束了与火星基地的视频通话,尽管通讯已经切断,但女儿那纯真的笑脸似乎还在她的视网膜上留下了淡金色的残影,让她在紧张的工作中也不禁露出一丝温柔的微笑。
“第七次暗物质云团出现了异常现象,” 王霞一边说着,一边将最新的光谱数据导入全息台,屏幕上127个星系的运行轨迹在三维网格中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同步性,“天鹅座区域的暗物质密度在过去的12小时里波动了37%,这个数值比我们之前观测到的黑洞坍缩事件的频率还要高出19倍。”
她继续解释道,“这种剧烈的波动在宇宙学中是极为罕见的,我们必须要找出背后的原因。这可能预示着某种未知的宇宙现象,或者是我们对暗物质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错误。”
齐斗的神经接口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针刺般的震颤,耳后植入的暗界芯片在太阳穴投射出淡蓝色的光纹。当他将手掌轻轻地、坚定地按在棱镜的中央,整面观测墙突然崩解成量子雾,露出宇宙深处那团正在呼吸的暗物质云团 —— 此刻它不再是模糊的灰雾,而是显形为直径十万光年的蜂窝状结构,每个六边形节点都在吞吐着星系级的光频,边缘的暗能量流如神经元突触般闪烁,仿佛在向他诉说着宇宙的秘密。
“仔细观察那些节点,” 波函数的投影首次以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呈现出来,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质感,少年的银色发丝中夹杂着如同银河碎片般的光斑,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每一个蜂窝状的结构,实际上都是超级智慧的‘细胞’,它们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而那些暗能量流,就像是它在思考时产生的神经冲动,充满了活力和力量。你们所探测到的引力透镜效应,其实只是它在眨眼时,睫毛轻微颤动所引起的微小波动。”
王霞的呼吸在那一瞬间突然停止了 —— 在被放大了一千万倍的节点内部,她目睹了暗物质颗粒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频率,每秒高达10的20次方,进行着某种神秘的量子级信息交换。这些颗粒的排列方式令人震惊地与人类大脑皮层中的锥体神经元的结构完全一致,甚至连那些微小的突触间隙的尺度误差都小于0.01纳米,几乎达到了微观世界的极致精确。
“这怎么可能呢?” 齐斗的声音在那片寂静无声的真空环境中显得异常清晰,几乎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回声,“暗物质的自组织临界性……”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宇宙之谜,然后继续说道,“如果暗物质真的拥有自组织临界性,那么它可能会形成一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复杂结构,这种结构或许能够解释宇宙中许多未解之谜。”
“朱清时院士曾经提出过一个令人深思的观点,” 王霞回忆起三年前在香山科学会议上听到的那场震撼人心的演讲,“他指出,意识可能是量子坍缩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继续阐述道,“如果暗物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而这个网络才是宇宙真正的底层操作系统,那么我们人类的意识,或许只是这个系统运行时产生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浮点误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