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石门道出现了一座城。”
“准确来说,或许这座城已经存在了更长时间,只是在五年前,它才被人熟知。”
脚步踩在这条荒芜已久的道路上,这里曾经很久没有人来过,道路早就被长草遮掩。
又因为最近来往人的频繁,长草倒伏在地,重新压成了一条弯曲的小路。
常乐看着脚边偶尔闪过的路石,道:“这里曾经很繁华。”
“不错。”赵兼明点头回道,他确实如他所说那般,是个白鹿书院的书生。
博闻强记是他们的特点。
他说石门道曾经也是繁华的地区,串联着无垢教所在的十万大山,以及唐门所在的益州道,这里延伸出了无数的小道,通往各个山寨和村庄、还有城镇。
这里多以丘陵为主,瘴气遍野,修士往往无法探索全部。这里本也不该是受到修士庇佑的凡人居住的地方。
除了偶尔有散修以及串联各处做生意的青蚨门人以外,这里是修士不会踏足的地方。
但这里的山民除了供奉修士,也会供奉山中的妖兽,拜为山神,一方面受庇护,一方面也在不停地与之争斗。
有灵根的孩童留在部落中,成为头领或是大巫,庇佑族人,因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没有走出修士,却走出了许多信仰。
山神鬼怪,神佛诸天,此前她们一群人在道旁借宿的庙宇也是如此。
但是随着修士越来越多,宗门越来越大,唐门彻底控制住这片土地后,部族消亡,山民信仰倒塌,这里也就如同其他人族所在之地那样。
修士依据山门划分出凡人能居住的地方,凡人供奉修士,献出带有灵根的孩童,同时也受修士庇护,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下去。
常乐几人走在这条古道上,远处传来风声和狼啸,再加上石门道阴沉沉的天气,让这里看上去如同鬼魅之地一般。
但几人都是修士,因而并不担心。
阿蛮的手按在自己的剑上,她抬起头看向远处的雾气,问:“那城里真的只有修士吗?”
“是的,我曾远远地站在高处看过它,没有感觉到凡人的气息。”
赵兼明扭过头来,他的脸上充满怅然,“我是白鹿书院的弟子,是要游历四海教书育人的。原本我来到石门道,就是为了此事。却没想到我连一个凡人村寨都没遇到,反而是遇到了很多流民。”
说到此处,赵兼明叹息一声:“以我的能力,也只能做到勉强护送他们了。或者说,我实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我耗光了师门给我的所有物资,若不是几位出现,及时给了他们食物和水,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了。”
阿蛮看了一眼常乐,常乐听见了她的传音:“与传闻一样。”
她们当然不会那样轻易相信一个普通的书生,哪怕他说自己是白鹿书院的弟子,哪怕他拿出了无懈可击的证据。
她们来到石门道前就已经遇到了不止一批游民,那些人告诉她们,有一个书生一直在石门道古道那处护送来到此地的游民们,直到庇护他们离开石门道。
是的。
常乐三人并非不清楚石门道的情况。
准确来说,正是因为石门道的怪异处,吸引了阿蛮的注意,她们才来到了这里。
常乐没有回答阿蛮,她只看了几眼赵兼明,道:“那也是你先尽力保住了他们的性命,没有你,我们在也无用。”
赵兼明露出一个苍白的笑容,他看上去确实很柔弱无力。
阿蛮有些于心不忍,说道:“不若我先送你出石门道,你先找个地方修养一下。”
“不必如此。”赵兼明摆了摆手,“我是修士,没有这样虚弱。我只是好奇,想去那个城里看一看。”
“为何好奇。”一旁默不作声的许应祈问道,“你是白鹿书院的弟子,当知道什么是尽力而为。”
她取下了自己的斗笠,露出那双过分灿烂的双眼,对上沉默的赵兼明。
她与常乐变幻了自己的相貌,看不出她与剑门那位大师姐有任何关联,除了那双眼睛。
赵兼明静静地看着许应祈,他很快就垂下眼,收敛自己的目光与视线,如同一位真正的君子那般。
“若我真的可以做到,那我就应该是圣人而不仅仅是白鹿书院的弟子了。”
赵兼明露出了个苦笑:“人都是有好奇的啊。”
他说着,扫过平静无波的许应祈,落在常乐的脸上:“难道你们就不奇怪吗?一个没有凡人在城市,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呢?”
“有什么好奇怪的。”
常乐说道,她也取下斗笠,但是模样却并不是她真正的样子。
她迈开脚步,鞋子落在叶面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事出反常必有妖异,也必有代价。只是不知道是由谁来支付那个代价罢了。”
阿蛮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用力点头:“阿姐说的对。”
许应祈看了眼阿蛮,到底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沉默地和常乐并肩在一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