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形载具表面浮现的变幻微光,如同宇宙深空中的萤火虫群,无声地回应着银叶哨站传递的“情感低语”。这非语言的交流,打破了冰冷的僵局,也为接触带来了全新的、更复杂的可能性。
光纹:情感的镜像
动态映射: 源核和彭夕的场域感知高度协同,全力解析着载具表面光纹的变化模式。他们很快发现,光纹的亮度、色彩(虽然只有微妙的能量色阶差异)、流动速度甚至聚合形态,与哨站传递过去的“情感基调”波动存在某种动态的对应关系!
当哨站传递“平静”为主基调时,光纹呈现柔和的淡蓝,流动缓慢,如同静谧的星云。
当融入更多“好奇”波动时,光纹中会出现跳跃的、短暂的亮黄色光点,如同好奇的眨眼。
当强调“守护”的稳固感时,光纹会聚集成更凝实的几何光斑,边缘清晰。
反馈回路: 哨站尝试微调情感基调的混合比例和强度,载具的光纹几乎同步产生细腻的变化。这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馈回路”——哨站发出情感信号,载具用光纹变化“回应”,哨站解读光纹变化,再调整下一次的情感信号。这像是一种原始的、超越语言的“情感对话”。
“光纹语”的雏形: 源核开始建立数据库,记录每一次情感信号特征与光纹变化模式的对应关系。虽然远未形成可翻译的“语言”,但已经能初步解读对方的一些基本“情绪状态”:比如当哨站停止信号时,光纹会逐渐黯淡,流动变缓,透露出类似“等待”或“失落”的感觉。
星语者现身?
就在这种“光纹对话”持续一段时间后,梭形载具出现了更惊人的变化。
载具核心区域一阵能量波动,外壳如同液体般流动、分开,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入口。
三个身影,从入口中缓缓“飘”出,悬浮在载具前方的虚空中!
形态特征: 他们并非血肉之躯,而是由某种半透明的、散发着柔和乳白色光芒的能量物质构成。形态大致类人,但比例修长,四肢纤细。没有明显的五官,头部是一个光滑的、略呈椭圆的能量聚合体,表面有极其细微、如同呼吸般明灭的光点。
“着装”与工具: 他们身体周围萦绕着淡淡的、不断变幻色彩的光晕,如同活着的能量披风。每个个体手中都“握”着一根由纯粹光线构成的、顶端镶嵌着一颗小型水晶簇的“权杖”。水晶簇内部有细微的能量流在旋转。
意念场: 他们出现的瞬间,一股清晰、温和但无比强大的意念场笼罩了附近区域。这意念场不同于光海的集体意识场,它更“个体化”,充满了理智、好奇以及一种沉淀了漫长岁月的宁静感。源核捕捉到,他们头部光点的明灭频率,与他们发出的意念波动完全同步!
“个体出现!能量生命体!形态稳定!意念场强大且稳定!”源核的警报中带着强烈的“好奇”和“记录”意愿。
“星语者…”赵小赵下意识地低语,这是她为对方文明取的代号,此刻似乎无比贴切。
彭夕的意念充满震撼:“纯粹的…能量生命?他们的存在形式…好奇特!”
初步接触:意识场的涟漪
三位星语者个体并未靠近哨站,只是悬浮在载具前。他们没有开口(没有发声器官),但一道清晰、结构化的意念信息流,如同平静的水面投入石子泛起的涟漪,直接穿透虚空,涌向银叶哨站!
信息内容: 信息流并非语言,而是由极其复杂的几何光纹图案、能量波动模型、以及蕴含在波动中的基础数学关系和空间结构认知构成!其核心意图,似乎是想要表达“我们”、“存在”、“交流”、“观察”等基础概念。
传递方式: 这信息流直接作用于接收者的意识层面!赵小赵瞬间感到脑海中涌入大量复杂而美丽的几何分形和能量图谱,伴随着强烈的认知冲击!彭夕通过“盖亚之种”连接,感受更为清晰,他“理解”了其中蕴含的空间维度折叠的雏形理念。源核则如鱼得水,它强大的逻辑核心飞速解析着这些结构化的非语言信息,将其与之前的“光纹语”数据库进行关联映射。
光海的反应: 光海接触舰队的意念场也接收到了这股信息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迅速将其稳定、解析。光海传来信息:“高等…意识编码…非语言…理解中…”
源核的桥梁
面对这海量的、结构化的非语言信息,赵小赵和彭夕(尤其是赵小赵)感到理解和反馈极其困难。这时,源核的作用凸显出来!
解析与转译: 源核高速解析星语者传递的信息结构,将其分解为更基础的几何元、能量关系元和数学逻辑元。它尝试着将这些元素,与光海星语符号库中描述类似概念(如“维度”、“能量”、“结构”、“个体”)的符号进行模糊映射。
构建回应: 源核没有尝试发送复杂的星语,而是模仿星语者的方式!它调动意识协同中枢的能量,在哨站前方的虚空中,直接投射出一片由纯粹光线构成的动态影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