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的冬夜格外清冷,凛冽的北风如刀子般刮过沈府朱漆大门,屋檐下的冰棱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沈眉庄蜷缩在锦缎被褥间,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脑海中却在盘算着如何进一步改变沈家的命运。
此时的她,虽年仅六岁,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心智。自从上次抓周暗示父亲水泥、玻璃之事后,沈家已尝到甜头,父亲的官职也得以升迁。但她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一时的恩宠远远不够,唯有不断拿出惊世之策,才能让沈家立于不败之地。
夜渐深,沈眉庄在思索中沉沉睡去。梦中,她仿佛化作一缕青烟,轻飘飘地飞出沈府,直往皇宫方向而去。穿过巍峨的宫门,绕过重重宫墙,她竟来到了康熙皇帝的寝殿外。透过窗棂,她看到康熙正伏案批改奏折,眉头紧锁,脸上满是疲惫。
沈眉庄深吸一口气,轻轻推开殿门。康熙闻声抬头,眼中满是诧异:“你是何人?怎会出现在朕的寝殿?” 沈眉庄不慌不忙,福了福身,稚嫩的声音却透着沉稳:“皇上,民女乃沈自山之女沈眉庄。今夜特来为皇上分忧。”
康熙饶有兴致地放下手中朱笔:“哦?你小小年纪,竟能为朕分忧?说来听听。” 沈眉庄清了清嗓子,说道:“皇上,如今朝廷虽国泰民安,但西北战事频繁,粮草运输多有不便。民女有一策,可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哦?何策?” 康熙坐直身子,眼神中多了几分期待。
“此策名曰‘官道改良’。民女建议,在通往西北的官道上,铺设水泥路面。水泥坚固耐用,雨水冲刷也不易损坏,马车行驶其上,速度可提升数倍,且能减少货物损耗。如此一来,粮草运输便能更加顺畅,前线将士也能及时得到补给。” 沈眉庄有条不紊地说道。
康熙闻言,微微皱眉:“水泥?可是你父亲上次所献之物?这等新奇之物,若大量用于官道,所需原料甚多,且烧制工艺复杂,怕是难以实现。”
沈眉庄早料到康熙会有此疑虑,连忙说道:“皇上放心,民女已想好解决之法。烧制水泥所需原料,不过是石灰石、黏土等常见之物,可在官道沿途就近取材。至于烧制工艺,民女可将详细步骤告知父亲,让他派人教授各地工匠。如此,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加快进度。”
康熙沉思良久,缓缓点头:“此策倒是可行。只是,你小小年纪,怎会想出这般良策?” 沈眉庄心中一紧,随即镇定地说道:“民女近日偶得一梦,梦中有一仙人,传授民女此策,还说这是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谋福之事。民女不敢隐瞒,特来告知皇上。”
康熙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哈哈大笑:“好!好!若此策真能奏效,朕定当重重赏赐你们沈家!”
沈眉庄福了福身,道:“谢皇上!民女还有一策,可助皇上稳固边疆。” 康熙来了兴致:“哦?快说!”
“民女建议,在西北边境建造玻璃了望塔。玻璃通透,可将方圆数十里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一旦有敌军来犯,守塔士兵便能及时发现,通知城内守军做好准备。如此,可大大增强边境防御能力。” 沈眉庄详细地解释道。
康熙越听越兴奋,猛地一拍桌子:“妙!妙!此二策若能实施,朕的江山必将更加稳固!沈眉庄,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大才,他日必成大器!”
沈眉庄心中暗喜,面上却依旧恭敬:“能为皇上分忧,是民女的荣幸。还望皇上早日实施此二策,保我大清江山永固。”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康熙的贴身太监在门外喊道:“皇上,西北八百里加急军报!” 康熙神色一凛,对沈眉庄说道:“你且退下吧,今日之事,朕自会处理。” 沈眉庄福了福身,转身退出寝殿。
就在踏出殿门的那一刻,沈眉庄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再次睁眼时,已回到自己的床上。她坐起身,看着窗外依旧高悬的明月,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方才的梦境太过真实,仿佛真的发生过一般。她知道,这或许就是改变命运的契机。
次日清晨,沈眉庄早早起身,来到父亲书房。沈自山见女儿这么早就来,有些惊讶:“眉儿,今日怎起得这般早?” 沈眉庄走到父亲身边,认真地说道:“父亲,女儿昨夜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仙人托梦,让女儿将两策告知父亲,献给皇上。”
沈自山眉头微皱:“哦?是何策?” 沈眉庄将官道改良和建造玻璃了望塔的计策详细说了一遍。沈自山越听越震惊,看着女儿的眼神中满是不可思议:“眉儿,这些计策,当真是你梦中所得?”
沈眉庄重重地点点头:“千真万确,父亲。仙人还说,此二策若能实施,不仅能解皇上之忧,还能让沈家更上一层楼。”
沈自山沉思良久,道:“既然是仙人托梦,那为父便信你一次。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为父需仔细斟酌后,再上奏皇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