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歌壶临时书库弥漫着纸张的霉味。静怡伏在盾牌拼成的长桌前,用废弃虚空终端零件磨制的刮刀清理古籍霉斑。这批在转移途中被泥水浸泡的典籍,承载着提瓦特最后的智慧火种。“轻拿轻放!”她轻声叮嘱搬书的孩童,指尖微微发颤。
书库另一端,理萌正指挥工匠组装“多层秸秆烘干架”——主体框架用尘歌壶内坚韧的枯藤木搭建,层板则是编织紧密的玉米秸秆席,每层上方悬挂着用“赤穗”玉米芯高温烧制的活性炭包,下方则放置着装有微弱炭火的厚陶盆。“成了!”他抹去额汗,看着暖流裹挟炭香抚过书页。须弥学者们纷纷点头赞叹这替代干燥魔法的巧思。
然而,当修复到一本封面印着璃月古老机关纹样的《浮空枢仪考》残卷时,静怡的动作停住了。她的眉头紧紧蹙起,目光锁定在一处关键符文上——那符文被水渍彻底晕染,墨迹模糊成一团深色的污迹,结构难辨。她手中的竹笔悬在半空,迟迟无法落笔补全。
“‘气浮于虚,力贯于脉…’”她无意识地喃喃念着残卷上仅存的导言,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团墨渍,心头被巨大的困惑笼罩。这关乎浮空石驱动的核心原理,缺失了关键节点,整个机关术的精髓便无从谈起。
就在这时,角落的阴影里,传来一声压抑而轻微的咳嗽。
静怡惊觉回头。只见不知何时,钟离先生竟靠坐在书库角落一个由岩元素凝成的石凳上。他的脸色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指尖随意地搭在身旁由几摞古籍堆叠而成的临时石台上。细碎的、闪烁着微光的岩元素结晶尘埃,正从他玄色的袖口处无声地飘落出几星。
“‘浮空非凭蛮力’,”钟离的声音响起,沉缓如同深谷回音,带着一种古老的韵律感,却字字清晰,穿透了书库的静谧,“‘需引地脉根系为弦,以心念拨之。’”
他微微抬起手,指向静怡面前那本《浮空枢仪考》残卷上那团模糊的墨渍:“此处…原为‘共鸣节点’。”
静怡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正是她百思不得其解、卡住修复进度的关键之处!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匆忙从袖中抽出一方素白绢布,倾身想要去接住钟离袖口飘落的那些细碎岩尘——那景象让她感到莫名的不安。
钟离却只是极轻微地摆了摆手,动作间带起几星岩屑,拒绝了她的好意。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那残卷之上,仿佛那飘落的岩尘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
“些许心神消耗,无碍。”他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沉稳,简短地回应了静怡未出口的关切,目光并未离开那残卷。
静怡的心跳如擂鼓,钟离先生的出现和他略显异常的状态让她感到一丝凝重,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求压倒了一切。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灼灼地凝视着钟离所指的位置,脑海中反复咀嚼着那句“引地脉回响为弦,以心念拨之”。这超越了她从古籍和教令院所学的所有理论,直指元素力与精神意志共鸣的本质!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竹笔,饱蘸特制的墨汁,不再试图完全复原模糊的符文外形,而是依据钟离点明的“共鸣节点”之核心要义,结合自己对璃月机关术纹样的深刻理解,笔尖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笃定和流畅感落下——她勾勒出一个全新的、充满韵律感的回路符号,其结构仿佛能引动无形的地脉之弦。当最后一笔完成,那符文仿佛在纸面上微微亮了一瞬,随即隐去,与古籍原本的纹路浑然天成。
粘合剂的难题随之而来。静怡发现手头修复古籍专用的、从枫丹进口的昂贵树胶即将耗尽,而尘歌壶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没有可靠的粘合剂,许多重要的散页和封面将无法复原。
“粘合…粘合…”理萌盯着静怡手中那瓶见底的枫丹树胶,眉头紧锁。他脑海里闪过各种化学粘合剂的分子式,最终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小袋提纯出来、准备用于发酵实验的玉米淀粉上。“淀粉…糊化…”一个念头电光火石般闪过。
他立刻行动起来。取来一个小陶罐,倒入一定比例的玉米淀粉粉末,再加入少量清水,架在烘干架旁边用于维持书库温度的微火炭盆上。他手持一根木棍,像个严谨的化学家般,一边缓慢加热,一边持续搅拌。淀粉液渐渐变得粘稠、透明,最终形成了一种晶莹剔透、质地均匀的胶状物。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淡淡的、类似煮熟的玉米粥的清香。
“静怡,试试这个!”理萌的声音带着一丝实验成功的兴奋,将陶罐推到静怡面前。
静怡好奇地用竹签挑起一点。胶体拉出细长柔韧的丝。她立刻取来两张普通的废纸,在边缘涂上薄薄一层这种玉米胶,小心地贴合、按压。等待片刻后,她尝试撕扯——两张纸牢固地粘合在一起,撕开的裂口出现在纸张本身,而非粘合处!她又尝试了更重的物品——一小块薄木片,粘在纸上后,纸片竟能稳稳地提着木片悬空而不脱落!最后,她甚至冒险用一小片捡到的废弃金属片测试,效果依然令人惊喜,粘接力虽稍逊于枫丹树胶,但已远超预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