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说道:小舒,阿姨相信你,你的眼光一定是最好的。
我说道:刘阿姨,乌衣巷的景色美不美,我不知道,但乌衣巷的人美,故事美,这个我是知道的。
刘阿姨高兴地说道:那你给我们讲讲。
我说道:那等我们去了乌衣巷,一边走一边讲,可好?
刘阿姨说道:不,你现在就讲,拣好听的讲。
我说道:好吧,刘阿姨,出租车来了,我们上车再讲。
上车后,我说道:这乌衣巷其实就是东晋时期王家和谢家两大家族住的地方,所以这些优美的故事大都是他们两家的。刘阿姨,你知道王羲之吗?
刘阿姨说道:王羲之,我知道,你周叔叔最喜欢他。
我说道:那我就从王羲之讲起。这个王羲之,他的叔父是宰相,他和堂兄弟们都住一个大院子里。那个时候呢,王羲之也还不是大书法家,更没有成家立业。
当时的太傅,就是太子老师,姓郗。这个郗太傅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叫郗子房,貌美如花,才华横溢,长大成人,该谈婚论嫁了。
于是,这个郗太傅就派老管家去王家看一看,准备挑选一个女婿。
刘阿姨,你是知道的,古时候结婚讲一个门当户对。
这个老管家就乐呵呵去了,宰相一听太傅来挑女婿,那是好酒好菜招待着,王家那些儿子,侄儿一个个都高兴得合不拢嘴,梳妆打扮后纷纷到老管家面前来说好话,献殷勤。
人嘛,都喜欢听好话。这老管家吃着菜,喝着酒,听着奉承话,心里那个乐呀,真是没办法形容。
吃饱喝足后,老管家准备回去了,却一眼瞥见东厢房有一个年轻人坦胸露肚,把一本书盖在脸上,睡在床上一动不动,对他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老管家表面上笑容满面,心里却是十分生气,便向王家的下人打听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回去后便对太傅说,大人,我看王家的儿子,侄儿都很好,就只有那个王羲之可恶得很,要不得。
郗太傅就问他为什么要不得?老管家就把他去王家看到的事情描述了一遍。
这个郗太傅还没有来得及说话,郗子房就冲了出来,大声喊道:爹爹,女儿就要这个王羲之。
原来这个郗子房听说要给她选夫,就藏在屏风后面偷听。郗太傅就问女儿,子房,这个王羲之有什么好?让你大呼小叫的。
郗子房就说:爹爹,这个王羲之他独立特行,不拘小节,将来必成大事,女儿就只嫁他。
郗太傅平时最宠爱小女儿,就问道,子房,你以后后悔了可不要回家来哭鼻子哟。
郗子房说道:爹爹,我绝不后悔。
郗太傅看女儿如此坚决,也就只好同意了,过后不久就把小女儿嫁给了王羲之。
这王羲之后来果然不负夫人厚望,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大书法家。所以后人就把女婿称为东床快婿。
刘阿姨听着听着,忽然流下了泪水。我连忙问道:刘阿姨,你怎么了?我说错什么话了吗?
刘阿姨连忙擦了泪水,说道:小舒,不是你。是阿姨想起了我和你周叔叔结婚的事。那时候,你周叔叔在教书,我见了他,喜欢他,可是,我妈不同意,因为那个时候,教师的收入不高,我妈不愿意我跟着你周叔叔吃苦,幸好我姥姥支持我,否则,我和你周叔叔就错过了。
二姐不由赞道:刘阿姨,你真勇敢。
我也说道:刘阿姨,你就是现代郗子房,慧眼识郎君。
刘阿姨高兴地说道:就是,后来你周叔叔有出息了,我姥姥就说我妈,眼光还不如一个小姑娘。
我说道:刘阿姨,这都是因为你会勤俭持家,相夫教子。
刘阿姨骄傲地说道:那是,为了让你周叔叔安心工作,油壶倒了我都没有让他扶一下。
我说道:刘阿姨,你真贤惠。
刘阿姨说道:小舒,我看你这媳妇儿也是好姑娘,你一定要好好爱她。
我说道:刘阿姨,谢谢你。我一定会的。
刘阿姨说道:这个子房还有故事吗?你继续讲。
我说道:有啊。刘阿姨,这个郗子房活了九十多岁,生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我先讲最有名的王献之的故事吧。
刘阿姨叹道:唉,这个郗子房真有福气。
我忙说道:刘阿姨 ,看你这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一定能活到一百岁。
刘阿姨说道:不是这个事情。小舒,你继续讲。
司机赞道:年轻人,这个故事我也听人讲过,你比他们都讲得好。
我说道:谢谢。师傅,请在媚香楼停一下,我们要去看一下李香君。
刘阿姨问道:小舒,是不是《桃花扇》那个李香君?
我说道:就是这个奇女子。
刘阿姨喜道:以前我和姥姥看过京剧,后来又看过王丹凤演的电影,可好看了。小舒,你看过没有?
我说:刘阿姨,电影我没有看过,但前段时间,我和二姐看了一回黄梅戏的《桃花扇》,韩再芬老师演的,也很好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