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历史的人,就知道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再犯那些前辈们已经出过的错误。
这句话是陈玥告诉我的,当时听完,就让我豁然开朗,这正是历史能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有空得问问她,喜欢什么类型的,给她弄个她的理想情人。
而他的弟子荀子,教出了韩非子和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想看这段历史的,去看看大秦赋和秦时明月。
如果有喜欢论语的,读不懂。推荐两本书《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近代的大儒写的。然后《论语的智慧》曾仕强老师写的。
书里边说的很有趣,很详细。我听在抖音短视频上听过两次,一次讲孔子的十五志于学,其中的智慧和深意。二十不愁,年轻人嘛,气盛脾气急躁,未经世事。
三十而立,懂事了,知道不能一直这么浑浑噩噩,该有点正事干了,人生的目标更明确了。以前听到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去外边闯荡打拼,临走时问村里的老人家,该注意什么,老人送给他一句话,三十岁前不要怕!
年轻人问,三十岁后呢。老人摇头不语,让他那时再来问。等过了很长时间,年轻人回来了,老人却不在了。老人的家人,交给他了一个字条,说是老人家留给他的,上边写着,三十岁后,不要悔!
做了就别后悔,人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很快的,不要留下遗憾。
四十不惑。这个不惑,不是没有任何疑问了,是对自己所坚持的方向目标,不再疑惑了。
五十知天命,这个天命可能跟我理解的不同,我想的简单了,太浅了,但也不算错,我坚持自己的想法写书。也学习先辈大贤们的智慧。将这份传承,带给世人,便是我的任务我的天命。
六十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随时都能知行合一了,我常说的乐观,这个世界很美好。
七十古稀,人生七十古来稀有啊,长寿。八十耄耋之年mao,die。九十老童,老人就跟孩童一样,有童心,返璞归真,需要我们照顾。哭着来,笑着走。笑声中来,哭声中走。
那百岁呢?人仙呗,人活百岁已和神仙无太多差异,活着就已经是一段历史。家有百岁老,儿孙就有宝!
阴阳家,五行学说的代表学派。蓝莹就是按照阴阳家少司命来写的哦。哇,我要理智,不能太过分,我要专一。最后给她找个真命之人,来段未了情吧。
然后就说这些吧,太多了,太精彩了,那个时代。有空可以了解下《春秋》《战国》秦国,楚汉的历史。
所以一部易经,包含的太多,可以说是全了!甚至分散出去,可以分化成万事万物,但本质不变。
这几百个学派,一人一个看法,就造就了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但细细品味,这帮人想表达的都是道法,只不过化简而繁了,分散出更细密的想法了。
其实说的道理都差不多,易经里都能找到。儒墨兵法道,是百家中最强的几个,剩下的没有研究,等我有空读读司马迁的《史记》再讲吧。
就先把易经,万经之首读完读透。就什么都理解了,足够知天命了。不过还是看我写吧,太烧脑!我头发,这三年细细品读此书,已经秃了,掉光了,哎…还好读透了,值得了。
有人对临在,天人合一是误解的,认为我脑袋什么都不想,怎么还能活着呢。那早上起来散步需要想东西吗?就心无杂念,走好路不就完事了吗。跟身体临在。
吃饭的时候需要想东西吗?就好好的去享受美味,专心吃饭,与食物临在不就完事了吗。
开车也是,走神就容易出事,人车合一,跟车子临在,专注开车不就好了吗。
其实,心经里有一段失传的文字,“心止抵岸”。意思就是,此岸即彼岸。你想到达的地方,其实也就是你想去到的地方。只需要活在当下,走好每一步就够了。
夜里,开车的人看不到远处的路。他能看到的,只是他车灯所能照到的地方,就这样走一步看一步。如果不走出去,永远都不知道,前方的黑暗里,藏着什么样的路。只有走出去才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在行驶的途中,是看不到要去的地方的,是看不到黑暗远处的路的,只有不断往前走,走好眼前路,才能越走越远。这一刻你要关心的就只是,现在你将要走的路。
也就是行动的重要性,不能一直想,准备足够,有自信心,有把握就放手做,别怕,失败了再站起来,错了就找到错误并改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过做事终归还是要有个目标方向的。
这可能就是,百家之争鸣的原因吧,有些东西我能理解认同,学习和借鉴。但有些东西我不懂,或者说提出不同的意见,就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认知的不同,理解的不同吧。去粗取精,去尾存真。古为今用,适当筛选。
坚持目标方向很重要,但在过程中活在当下,当事不杂,心无挂碍,努力做好手中的事也是很重要的。过程和结果都是要经历的,那就都认真对待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