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站在灵眼洞口,晨曦的光芒透过氤氲的雾气,为他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
洞内,小石、阿苇、王伯、张婶四人脸上担忧尚未完全褪去,却又因他安然归来和那句“屹立不倒的根基”而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下面……到底有什么?”小石性子最急,忍不住问道。
林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环视众人,目光扫过他们关切的脸庞。
经过此番生死历练和潭底奇遇,他心中对这个小团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愈发沉重。
他深知,真正的强大,绝非一人之力,而是整个集体的共同提升。
“此事关系重大,容我稍后细说。”林凡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
“当务之急,是我需立刻闭关,消化此次所得。王伯,张婶,据点日常事务依旧劳烦二位。小石,阿苇,警戒之事不可松懈,尤其注意南边动向。”
见林凡神色肃然,众人皆知非同小可,纷纷点头应下,不再多问。
林凡转身步入灵眼洞深处,厚重的石门缓缓合拢,将内外隔绝。
洞内,灵潭依旧汩汩冒着灵气,那座承载了古老传承的石碑静静矗立,与之前不同的是,林凡此刻能清晰地感受到它与自己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亲切感。
他盘膝坐于石碑之前,并未急于探究那滴已融入丹田的“先天真水之精”,而是先将心神彻底沉静下来。
脑海中,《云水真解》的总纲如同浩瀚星图,缓缓展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开篇之言,如洪钟大吕,敲击在他的道心之上。
这与他一贯以来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团结共生的理念不谋而合,甚至将其提升到了“道”的层面。
他不再将这次闭关视为简单的修为提升,而是一次对自身之“道”的梳理与升华。
第一步,梳理与融合。
林凡首先回顾自身所学。
《食气法》是根基,让他得以吸纳灵气,踏入道途;《五脏蕴神法》残篇指明内求方向,初步调和精气神;对雷霆道韵的感悟,则赋予了他凌厉的攻伐手段和极致的速度;而诸多阵法、符箓、丹道知识,则是“道”的应用与外显。
如今,《云水真解》的总纲,如同一条主线,将这些散落的明珠串联起来。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林凡意念沉浸于对五行生克的理解中。
他的雷霆,可视为“火”之极变,暴烈狂猛;而云水之道,则是“水”之浸润,至柔至刚。
以往他催动雷法,多是直来直往,凭借其毁灭之力。此刻,他尝试以“水德”驾驭“雷威”。
意念引导下,丹田内那汪融合了真水之精的灵液微微荡漾。
他观想肾水之气(水)上济心火(火),水火既济,化生一股温润却充满生机的力量,再引动那丝雷霆真意。
顿时,指尖跃动的电光不再是刺目的青白,而是带上了一丝淡淡的蓝色光晕,少了几分暴戾,多了几分灵动与掌控感。
心念一动,电光可如春雨般绵密滋养(催发植物生机),亦可如暗流般骤然爆发(对敌)。
“原来如此……刚柔并济,阴阳相生,才是雷霆的正道。”林凡心中明悟,对雷法的掌控踏入新的境界。
接着,是阵法与符箓。《云水真解》从“水脉流转”、“云气变化”的角度阐释阵符本源,让他对“雾隐阵”的理解瞬间通透。以往布阵,多是凭借对现有阵图的模仿和自身神识的强行引导。而现在,他仿佛能“看到”天地间灵气的自然流动轨迹,布阵不再是“刻板复制”,而是“顺势引导”,如同疏导江河,事半功倍。
他心念微动,洞内的雾气便随着他的呼吸轻轻流转,聚散无常,隐匿效果大增。
至于《五脏蕴神法》,其“肾水”部分与《云水真解》的水性修炼更是完美契合。
林凡引导真水之精的气息温养肾腑,顿时感觉精力充沛,骨髓生凉,对天地间水属性灵气的感应敏锐了数倍不止。
五脏之气的循环因“水”的加入而更加顺畅磅礴,精气神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
第二步,深研真解,初窥水道。
在初步融合已有传承后,林凡开始潜心钻研《云水真解》总纲中更深奥的部分。
总纲虽无具体行功路线,却阐述了“云水之道”的种种妙用与境界。
他尤其专注于对“势”的领悟。
云雾之势上:重在隐匿、迷惑、变幻。林凡尝试将自身气息与周围雾气同化,不仅隐匿身形,更能模糊自身修为,甚至模拟出不同强度的气息波动,用于迷惑敌人。
流水之势上:重在渗透、持久、以柔克刚。他感悟水流穿石之韧,将真气运转得更加绵长细腻,恢复速度极大提升。对敌时,真气可如暗流般无声无息侵入对方经脉,破坏其运行。
汪洋之势上:重在磅礴、包容、浩瀚无垠。这是更高层次的境界,林凡仅能略微感应其意,觉得自身丹田气海仿佛都开阔了许多,有了容纳百川的雏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