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卖报小分队开始行动。
李毛肚一行人走在街道上叫喊道:“卖报了!卖报了,新鲜出炉的和泉时报,让你了解这几天和泉城内的大事小情!”
“一份报纸,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买到的是知识,买到的是快乐,买到的是对和泉现况的了解,买到的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都过来看一看,瞧一瞧了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报纸就是阶梯上的扶手!”
各种各样的话语在和泉城内响起,引起了人们注意。
“喂!小孩,你卖的是什么?”有好奇的人问起。
“这是我们报社的新创作的报纸,那什么是报纸呢?就是让大家消遣娱乐的纸张,让大家能看到一些和泉城里发生的奇闻轶事。”李毛肚和各地的报童们向人们解释。
“书啊?应该很贵吧?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可买不起。”一个给人洗衣服的大娘说。
“大娘此言差矣,我们报纸出炉,就是为了能让和泉识字的人都能看到,所以,我们的报纸一份只要十文钱!”
制作一份报纸的成本在五文钱左右,卖出一份报纸还要给报童们三文钱的分成,所以最后报社的利润是一份报纸两文钱。
看起来是少了点,但一来,报纸是走量销售的,二来,最大的利润是广告费,所以这么点利润也就显得合理了,当务之急是让和泉城内的居民养成看报的习惯。
所以李毛肚又说起了吴薏仁教他的话术。
“今天是我们和泉时报第一期,凡是购买报纸的人,还能享受八折优惠,先到先得啊!”
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行动,虽说十文钱不算贵,但也是可以吃两三个包子的价格了。
对于陌生的事物,先保持观望的态度终归错不了。
但是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生物,有人保持观望,就会有人一马当先。
“小孩,给我来一份你们的报纸。我开开眼。”一个平日里给人剃头的大叔说。
大叔平日里和自己儿子说自己也是读书认字的,儿子总是用一副怀疑的眼神看着他,今天花这八文钱,就算报纸不好看,就当是买回去和儿子证明他老子没骗人了。
“好嘞!和泉时报一份,八文钱,大叔您拿好,祝您生意兴隆,万事如意!”李毛肚接过八文钱,递出一份报纸,说着吉祥话。
大叔高高兴兴拿着报纸走了。
有人开头就会有人跟风,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是很重的,再说了,八文钱确实也不贵。
众人纷纷上前购买。
同样的画面在和泉各地轮番上演。
街头的贩夫走卒们在看报纸。
酒楼茶馆里的客人们边吃边看。
学堂私塾里的夫子学生们在读。
准备科举的学子们看着并时不时点点头,有几个大叔绘声绘色讲着他们对报社以及文章作者的了解。
罗册街上的贵女公子们也在看,看着不禁想到要是自家父亲看到这份报纸的神情。
最后,经过一位暗卫的传递,报纸落在了复归殿某位正在批阅奏折的小心眼皇帝的桌上。
……
报社里的众人翘首以盼,不知道李毛肚他们卖的怎么样,会不会剩了一大堆带回来。
就连记者组的姑娘们也回来了,她们也想看看自己这几天的工作成果怎么样。
日影西斜。
一个个昂首挺胸,和打了胜仗似的大公鸡似的报童们回来了。
李毛肚大大咧咧,进门就大喊道:“全部卖完了!”
一个个回来的报童也都纷纷亮出了自己空空如也的包。
众人爆发出喜悦的喊声。
记者组的姑娘们悄悄落泪,平日里在府里干活,哪有这么高的情绪价值。
文章组的三男一女彼此对视一眼,对各位的文章表示认可。
心里想着“我的文章天下第一,你们三个并列天下第二好了。”
林瑶由衷为吴薏仁感到高兴,她虽然没帮上什么忙,但看着吴薏仁的事业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她是真的很开心,只要不去想三年后的事。
吴薏仁笑而不语,心里除了高兴还有不安。
“你们几个是高兴了,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人在路上给我一闷棍!”
“好了,大伙安静一下,我简单说两句。”吴薏仁拿出boss的架子,准备说几句话。
“今天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各位的努力,不管是记者组的小姐姐们这几天在城里风吹雨淋的,还是卖报组的弟弟们嗓子都喊哑了的叫喊。”
“当然,还有我们文章组精彩的文字,让我们的报纸熠熠生辉。”
“我在此感谢大家,谢谢大家的共同努力!”吴薏仁给众人鞠了一躬。
众人急忙还礼。
嘴里打着哈哈“社长,你这么认真我们还真不习惯!”
“社长言重了,这本就是我等的责任,是我等该感谢社长给我们这个机会。”吴贤中的马屁浑然天成。
“社长弟弟,是奴家,不对,人家要好好谢谢你。”孙柳儿眉眼横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