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雅沉默了片刻,感受着体内微弱流转的灰烬之力,以及通过令牌隐约感知到的、地下核心基石那平稳而有力的搏动。这一次的极限对抗,虽然几乎榨干了她,但也让她对平衡之力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引导能量,而是开始触摸到能量背后所代表的、宇宙间秩序与混沌相互制衡的微妙法则。
“我们需要改变策略,”阿雅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一种沉淀下来的坚定,“不能再被动地等待攻击,然后疲于应付。悖论之星的行动表明,‘静默收割者’并非不可撼动,它们也有其规则和弱点。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不是用舰队,而是用……‘定义’本身。”
老教授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深化对‘现实锻炉’和锻火之证的研究,”阿雅的目光锐利起来,“我们不仅要能用它防御,更要学会用它来‘定义’对我们有利的规则环境。同时,加快与星尘遗民生命科技的融合,生命火种代表的‘可能性’,或许是我们对抗绝对秩序的关键。我们要将灰烬之城,真正建设成一个……‘变量’的堡垒,一个让‘静默收割者’无法轻易‘定义’的存在。”
这是一个极其宏大的目标,近乎痴人说梦。但经历了生死考验后,幸存下来的灰烬之城民众,心中都憋着一股不屈的火焰。阿雅的提议,瞬间点燃了这团火。
接下来的数月,灰烬之城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而狂热的“内化”阶段。大规模的舰队重建被暂时搁置,所有资源和技术力量都投入到了对现有力量的深度挖掘和融合上。
核心实验室里,老教授带领的团队日夜不休,以锻火之证中的“现实锻炉”理论为基础,结合悖论之星干预时留下的珍贵数据碎片,开始尝试构建小范围的“规则实验场”。他们不再满足于稳定空间,而是试图在有限区域内,微调引力常数、改变能量传导效率,甚至……短暂地创造逻辑悖论来形成防御陷阱。进展缓慢,失败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意味着对宇宙法则的理解更深一层。
生物科技中心,伊莎贝尔(本部)与生命火种深度合作,将星尘遗民对生命能量的理解与灰烬之城的晶化技术结合,培育出了新一代的“生态晶核”。这些晶核不仅能加速植物生长、净化环境,更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场,有效中和“静默收割者”精神侵蚀的余波。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生命力场的滋养下,从之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中恢复过来,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阿雅的身体在生命修复技术和自身强大恢复力的作用下逐渐康复。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核心基石所在的密室,进行着更深层次的冥想与沟通。她不再将基石视为纯粹的能量源,而是如同一位古老的导师,尝试理解其蕴含的、关于宇宙平衡的原始记忆和智慧。她开始能模糊地感知到更遥远星域的能量流动,甚至能偶尔捕捉到一些来自其他可能存在“篝火”成员的、极其微弱的共鸣回响。
灰烬之城本身,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城市的建筑不再仅仅是功能性的掩体,其晶化结构开始与地脉能量和锻炉力场更深层次地融合,仿佛整个城市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活着的能量生命体。珍珠灰色的主色调中,开始融入暗金的锻火纹路和翠绿的生命脉络,象征着一个全新文明的萌芽。
然而,平静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就在灰烬之城逐渐焕发出新生机,对规则技术的研究取得初步突破之际,一个突如其来的、来自遥远星域的紧急通讯,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通讯来自伊莫瑞执政官的“星尘之光”号,但信号极其微弱且充满干扰,仿佛是从绝境中发出的最后呐喊:
“……坐标……Zeta-9星域……发现……‘篝火’信号……但……是陷阱……‘静默收割者’……新型态……‘同化者’……文明……被……吞噬……重构……请求……警告……它们……在模仿……学习……进化……”
通讯在此戛然而止,只剩下刺耳的忙音。
指挥中心内,一片死寂。
伊莫瑞遇到了致命危险,而且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静默收割者”并非一成不变的杀戮机器,它们……在进化!出现了能够“同化”并“重构”其他文明的新型单位!这意味着,它们不仅会毁灭,更会吸收猎物的力量,变得愈发可怕!而那个散发着“篝火”信号的坐标,很可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针对所有可能幸存盟友的死亡陷阱!
阿雅看着星图上那个遥远的、仿佛散发着不祥吸力的坐标点,又看了看窗外这座刚刚凝聚起新希望的城市。伊莫瑞生死未卜,新的威胁已然显现,留给他们的时间,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少。
她握紧了双拳,眼中燃烧起冰冷的火焰。被动防御和埋头发展已经不够了。必须有人,去踏破那个陷阱,去直面进化后的敌人,去揭开真相,并将警告带给所有可能存在的盟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