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的香港,春雨淅淅沥沥,元朗高科技园区的研发楼里却暖意融融。张明远拿着一台银色的样机,快步走进林英的办公室,语气里满是兴奋:“林先生,随身听样机做出来了!您快看看!”
林英放下手里的文件,接过样机。机身比索尼Walkman薄了近三分之一,银灰色的外壳泛着细腻的光泽,侧面有一个小巧的收音按钮,顶部的拉杆式开关流畅顺滑。“开机试试。”他按下电源键,轻柔的音乐从耳机里传出,音质清晰,降噪效果远超预期。
“怎么样?”张明远紧张地看着他,“微型电机是从日本挖来的工程师改进的,转速稳定,噪音比索尼的低15%;收音模块是我们自己研发的,能接收全球100多个频道。”
林英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赞赏:“很好,就按这个标准量产。给它起个名字,叫‘星音随身听’,定位中高端,售价定在380港元,比索尼便宜20%,抢占市场。”
“明白!”张明远立刻记下,“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月产能能达到5万台,下个月就能正式投产。”
送走张明远,林英拿起电话,拨通了邱淑贞的号码:“淑贞,星音随身听样机出来了,你安排一下,让游戏公司和亚视配合宣传——红白机的广告里加星音的植入,亚视的综艺节目让主持人用星音当道具。”
电话那头的邱淑贞立刻答应:“我这就去办!另外,美国的经销商已经在催了,问我们什么时候能供货,他们想在暑期档推一波。”
“告诉他们,5月份开始供货,首批给10万台。”林英语气笃定,“让霍建宁联系和黄的物流,确保运输时效。”
挂了电话,林英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桌面。随身听的事尘埃落定,他的思绪又飘到了内地——深圳的威尔时工厂已经开工,广州的燃气管网改造也在推进,接下来,该去上海看看了。
一周后,林英带着周凯旋登上了飞往上海的航班。周凯旋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里面是上海外滩附近那块地的详细调研:“林先生,这块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靠近黄浦江,周边都是老建筑,市政府计划在这里打造高端商业圈,很有开发价值。”
林英接过资料,翻到规划图:“计划建一栋写字楼和一栋住宅楼,写字楼做高端办公,住宅楼做江景豪宅,配套建一个小型商场,引进威尔时和香江影业的门店。”
“我也是这么想的。”周凯旋点头,“初步测算,总投资需要1.2亿港元,工期两年,建成后租金和售价至少能翻三倍。”
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上海市招商局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机场外。“林先生,欢迎来到上海!”工作人员热情地迎上来,“我们局长特意交代,要好好配合您的考察。”
入住酒店后,林英第一时间去了外滩。初春的黄浦江面上,微风带着湿润的气息,岸边的老建筑错落有致,既有欧式的典雅,又有中式的古朴。周凯旋指着一块围起来的空地:“林先生,就是这里,之前是一家老工厂,刚拆迁完,市政府优先给我们开发。”
林英走到空地中央,眺望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心里盘算着——这里是上海的核心地段,未来的升值空间不可限量。“明天去见招商局的局长,把这块地拿下来。”他语气坚定。
第二天,林英和周凯旋来到上海市招商局。局长握着林英的手,笑着说:“林先生,您能来上海投资,我们非常欢迎!外滩这块地,给您最优惠的价格,每亩15万人民币,比市场价低20%。”
“谢谢局长的支持。”林英递过开发方案,“我们计划投资1.2亿港元,建设‘香江中心’,包含写字楼、住宅和商场,预计明年年初开工,2004年竣工。”
局长接过方案,翻了几页,满意地点头:“方案很好,符合上海的城市规划。我们会尽快帮您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施工许可证,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离开招商局,林英又去考察了上海的电子市场。南京东路的电子一条街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店铺,售卖着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却没有随身听。“这里的市场潜力很大。”林英对周凯旋说,“星音随身听投产後,要尽快进入上海市场,先在南京东路开一家旗舰店,打响品牌。”
周凯旋点点头:“我已经联系了上海的经销商,他们愿意代理星音随身听,首批订货5000台。”
傍晚,林英和周凯旋来到一家老字号的本帮菜馆。红烧肉、糖醋小排、醉蟹,一道道经典的本帮菜端上桌,香气四溢。“上海的菜比香港的甜一些,却很合口味。”林英夹了块红烧肉,笑着说。
“林先生,您要是喜欢,以后我们在上海建了项目,就能经常来吃了。”周凯旋笑着说。
饭桌上,林英突然想起什么,对周凯旋说:“置地在上海有没有物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